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拉威尔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作了一首自由的舞曲《波莱罗舞曲》。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舞曲是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其音乐的性质和同名舞曲并不相同,可是旋律的西班牙风味确实很浓,曲调的平易近人犹如民歌。后来真的变成了民间的旋律广为流传,以致晚年的拉威尔在摩洛哥听到当地居民哼唱这支曲调时,顿时感动得流了热泪。《波莱罗舞曲》可以说是拉威尔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他对这首乐曲充满了自信。拉威尔在评论自己这件作品时曾经这样说道:“它是一首动作非常现代化的舞曲,旋律、和声与节奏完全统一,节奏由鼓声不停地突显出来,唯一多变的因素是由管弦乐的逐渐增强来表现的。”由于拉威尔的创作技法比较复杂,本文决定选取《波莱罗舞曲》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结合社会背景,追溯拉威尔风格形成的渊源,通过本体论的剖析,窥探作曲家自身风格的艺术理想和美学追求,重点分析作品的作曲技法。本文通过研究波莱罗的作曲技巧,重点以分析波莱罗为基础分析拉威尔的作曲技法的风格,并将配器作为分析重点。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对于波莱尔作曲技巧的分析主要都从节奏、音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配器的分析很少,因此作者希望通过这一比较薄弱的分析环节入手,填补这一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