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因为学业问题、日常生活安排问题而发生的冲突相当普遍。中学生对于亲子冲突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国内外目前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研究较有限,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更为缺乏。研究交往控制感、社会支持系统等心理、社会中介因素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影响,对丰富控制感研究理论,为促进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的发展、改善亲子关系及建立优良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提出问题与假设—研制工具—实际测量—分析结果、验证假设”的研究思路,在对已有文献分析和初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交往控制感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结构,并探索了其发展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社会支持系统问卷及亲子冲突应对策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来自重庆市山东省两地的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社会支持系统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影响,发现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交往控制感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学生交往控制感是一个三阶一因素二阶三因素一阶六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其中三阶一因素为中学生交往控制感;二阶三因素为情绪行为调控力、角色认知能力和交往欲求;一阶六因素为情绪调控力、行为调控力、角色影响力、角色扮演、交往兴趣和交往需要。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交往控制感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家庭来源和学业成绩的差异。年级差异表现为从初一至初二个体的交往控制感呈上升趋势,初二至高三呈下降趋势,初二是一个关键期。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交往控制感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来源差异表现为城镇学生的交往控制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表现为优等生高于差生、中等生高于差生。3.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劣程度影响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的发展。处于优良社会支持系统的中学生其交往控制感显著高于处于不良社会支持系统的中学生。4.中学生交往控制感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有2种作用路径,一是直接效应:情绪行为调控力对迁就、竞争策略有直接效应;角色认知能力对合作、回避、妥协策略有直接作用;交往欲求对回避策略直接影响。二是间接效应:情绪行为调控力通过积极支持对迁就、妥协策略的间接效应,通过妨碍支持对妥协策略的间接效应;角色认知能力通过积极支持间接影响合作、回避、妥协策略和通过妨碍支持间接影响回避、妥协策略;交往欲求通过积极支持对回避策略间接影响。5.积极支持、妨碍支持在交往控制感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大小因中介路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