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沪市A股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种会计信息造假丑闻甚嚣尘上,如美国安然事件、中国的郑百文案、中航油巨亏案等一系列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如此大规模的、不分地域的会计信息造假案件,无不显示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以及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的欠缺。为了抑制日趋严重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美国于2002年率先通过并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利法案》,该法案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融入国际经济舞台的需要,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关如何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上市公司如何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以及监管部门和信息使用者如何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等问题,在学术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则是如何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投资者尤其是众多中小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也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出企业的优势信息、增加企业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升上市公司公众形象的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结论,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石。其次,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构建直接评价指标和间接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运用熵理论对评价指标客观赋予权重,从而形成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第三,基于我国沪市A股数据,利用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上交所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目前,教育教学督查工作实效性不强、流于形式,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创新督查形式,以服务、帮扶为理念,采取“四式”督查,从“我查你”到“我帮你”,把督查做成服务,让督查远离功利,使学校真心对待督查,督查工作的实效性显著提高。  一、“我查你”导致督查工作实效性不强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很多督查项目着重于“查”“考”和“评”,与学校评优评先、业绩考核等挂钩。当督查带有很强的
期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而且还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法治社会的具体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建设法治中国,要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内
期刊
在许多班级中,几乎都有那么几个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存有严重问题及缺陷的学生,姑且称之为“行为失当学生”吧。针对这样的学生及其呈现的不良品行,班主任的转化教育工作特别要注重对症拟方,针对性施教。  一、以“攻心为上,刚柔相济”对“道德意识模糊”  道德意识模糊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是非不分的特性,他们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网吧、玩游戏、比阔气、讲排场,不自觉地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因为享乐
期刊
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心中的“管理”,就是制定一大堆条条框框约束、管制教师和学生,企望他们服服帖帖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和想法工作学习,这是学校管理定位出现了偏差。殊不知,这种“单相思”式的管理,无形中把教师和学生推向了对立面,使得师生对学校制度或措施产生本能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执行起来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学校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管理的意义和价值,认真审视师生诉求,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期刊
随着我国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航油、三九集团内部控制失效事件频频曝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国掀起高潮。目前,建立合理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代企业生存
近年来,我国矿山集团企业不断加强改革力度,并进行资产重组,集团企业的规模也逐渐成递增趋势。然而,矿山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却相对滞后,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种种问题,企业也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
在当今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不断发展的社会,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在人才竞争中打赢胜仗,必须在企业绩效管理运作体系的竞争中先行取胜。越来越多的人将视野转向企业的绩效管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可量化、详细的标准;能将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能用量化的指标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