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古典诗歌是中国的文化精粹,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的人文精神集中典藏。学生从学习第一首唐诗开始,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就有了最初的听觉感受。伴随着学生在小学时对古典诗歌学习的深入,对古典诗歌的积累在数量上和分类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的古典诗歌带给人语感的激发、智慧的陶冶和生命的启迪。伴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更多的古典诗歌,对诗歌中主题、情感、细节提炼等都开始需要有自己的新思考。但是在现实中,古典诗歌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一首首诗歌静态的学习状态,或者是分类的学习状态。虽说是“诗无达估”,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实现对诗歌高下的区别。然而在古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停留在对单首古典诗歌的教学状态,或者随着试卷或者练习的评讲进行一定的诗歌比较阅读的浅显教学。因而,对古典诗歌的比较教学是一个悬置的状态。同时,学生也没有比较阅读的习惯,积累多但是不爱比或者不会比,使得学生在古典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上是单调的。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深入挖掘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从多方面来探索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路径上优化初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实践,最终带来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的深化。在教学中,意象教学法是一种以“意象”这个原件为出发点,解读古典诗歌的多重比较点,对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多个经纬度的涉猎,最终实现对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突破。意象教学法,可以在意象的再现、朗读、绘画、描述、揣摩、品味、甄选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对古典诗歌的诗人、主旨、情感、意象、意境、炼字、诗派等诸多方面形成比较认识。随着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深入,培养学生形成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习惯,感悟到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庞大系统,最终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本论文在章节设计上,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和相关综述。第一章为初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着重论述了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下面的论述张目。第二章,从实际调查入手,分析了现实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到研究的问题。第三章为意象教学法在初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第四章为意象教学法在初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中的策略,探究意象作为原件在诗人、主题、情感、炼字、意境、诗派等各方面的作用。最后一章重点论述了意象教学法在初中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中的反思和展望。通过实际的比较阅读教学尝试,期待在古典诗歌的比较阅读教学中创造一种“爱比较、爱品析”的阅读体验,更好优化学生在古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