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钛渣高温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f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过渡族金属元素,享有“太空金属”、“海洋金属”和“未来金属”等美誉,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含钛材料的制备都需要先经过钛铁矿富集成高钛渣工序,因此高钛渣的制备是钛基材料产业的首要环节。高钛渣的高温物化性质与炉渣传质传热、泡沫化、渣铁有效分离、熔池热量分布以及耐火炉衬侵蚀等现象息息相关,进而影响钛渣冶炼周期和能耗,最终决定着冶炼过程的生产效率和成本。由于高钛渣熔点高,反应性和腐蚀性强等特点,使得其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困难,造成高钛渣基础数据的系统性差。此外高钛渣宏观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定,而高钛渣高温微观结构研究极为缺乏。因此,开展高钛渣高温物化性质和结构的基础研究对电炉冶炼钛渣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钙镁型高钛渣为基础,通过自主开发的超高温熔体物性测试装置系统研究了炉渣成分和温度对高钛渣粘度、电导率以及高温氧势的影响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对高钛渣高温结构进行模拟研究;基于炉渣氧化物的电子极化率,建立了高钛渣电导率与温度和炉渣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改进的VFT方程,建立了钛渣粘度预测模型;基于热力学等温方程,建立了高钛渣氧势与温度和炉渣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高钛渣在液相线温度以上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度值约为0.6 d Pa·s,且温度和成分的对粘度影响不显著;当温度靠近液相线温度时,高钛渣粘度随温度的降低急剧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短渣”特性;FeO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高钛渣熔化性温度,减小高钛渣的粘滞活化能;TiO2、Ti2O3增加则可以显著增大高钛渣熔化性温度以及其粘滞活化能;靠近液相线温度时,金红石(TiO2)和假铁板钛矿(FeTi2O5)非均质形核结晶是导致高钛渣粘度急剧增大主要原因;降温过程中,FeO能与TiO2固溶形成高结晶性能的高温矿物FeTi2O5,且完全凝固后的高钛渣主要由大部分黑钛石(M3O5)和少量的金红石(TiO2)组成;基于高钛渣炉渣成分对液相线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高钛渣液相线温度与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2)高钛渣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电导率在43~141S.cm-1范围内,高于硅酸盐炉渣电导率1~2个数量级。从液相线温度以上的降温过程中,电导率呈现先减小后突然增大然后再减小的变化趋势;FeO增加可以显著降低钛渣电导率,TiO2、Ti2O3增加则可以显著增大电导率;在完全熔融状态时,高钛渣导电机制为电子-离子混合导电模式影响,导电机理可以用“电子跃迁机制”解释,即具有热激发的电子在Ti3+和Ti4+之间发生能级跃迁,使得炉渣表现出强烈的电子导电特征,且随温度的降低,电子导电的影响逐渐减弱;当接近熔化性温度时,具有半导体特性(空穴导电)的金红石(TiO2)相析出是电导率突然增加的原因;随后电导率的降低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TiO2晶格中氧空位浓度减少,铁板钛矿大量析出以及液相量显著减少所致。基于炉渣氧化物的电子极化率,建立了高钛渣电导率与温度和炉渣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3)在所研究的炉渣成分范围内,高钛渣的氧势随Ti3+/Ti4+质量比的减小而增大,随Fe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高钛渣氧势与成分和温度之间满足以下数学关系,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基于该模型,建立了高钛渣的等氧势图。(4)基于修正的VFT模型,建立了能够描述TiO2-FeO-Ti2O3熔渣及其子体系在牛顿流体和部分非牛顿流体范围内的粘性行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TiO2-FeO-Ti2O3体系及其子体系在宽范围内(TiO2:0.598~0.890 mol%,FeO:0.027~0.954 mol%,Ti2O3:0.058~0.375 mol%)以及1663 K~2020 K温度范围的粘度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8.82%。基于该模型,建立了高钛渣的等粘度图。(5)通过对不同FeO含量的TiO2-FeO体系高温结构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掌握了电炉高钛渣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特点,结果表明:Ti-O、Fe-O离子对的键长分别为1.93?和2.00?,离子对键长越短越稳定;熔体结构中Ti-O的配位数为5.85,说明在高温熔融状态时,高钛渣中稳定存在的Ti-O键结构主要为六配位的[TiO6]8-八面体网络结构。随着FeO的加入,部分Ti-O键断裂,[TiO6]8-八面体构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FeO解聚,熔体聚合度大幅度降低,形成大量的低聚合度的网络结构,甚至[TiO6]8-八面体单体(Q~0)结构,同时部分Ti-O-Ti配位结构逐步向低熔点的Fe-O-2Ti(FeTi2O5)及2Fe-O-2Ti(FeTiO3)结构演变,宏观表现为高钛渣流动性显著改善。Fe2+表现出网络修饰子的作用对[TiO6]8-八面体结构进行的解聚,从而形成非桥氧结构Fe-O-Ti。低FeO含量时,高钛渣熔体中Ti原子周围的O原子主要以6配位形式与之成键,O原子则倾向于与周围最邻近的3个Ti原子相结合,表明高钛渣熔体在短程水平的Ti-O键结构具有与金红石(TiO2)类似的结构,高钛渣熔融态到结晶态的结构变化具有“遗传效应”,即熔体微观结构与晶体结构类似是熔融高钛渣结晶性强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奠定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法治基础。在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宪法精神指引下,国有自然资源承载了现代全民利益,也蕴含着千秋万代的“未来利益”。在新发展阶段,剖析与纾解自然资源全民所有民法实现路径在理论研究方面的难题与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系统反思与科学阐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着力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以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更加增
刑法和刑法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变迁始终带有时代的烙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时代的底色,新时代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相伴而行,刑法正成为积极应对社会新型风险的重要工具,其立法的重心也由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偏移,这种趋势主要是通过危险犯规范的设置实现的,在公共安全领域这种趋势则更加明显。随着法定犯时代的来临,以及自《刑法修正案(八)》以来日渐兴盛的预防性刑法观的深入人心,我
本文立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顺应Web 2.0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媒体的发展,基于在线社交网络视角研究投资者的信息学习机制及其对资产定价效率(股价同步性)的影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对相关学术研究的迫切要求。围绕着“投资者信息学习所处的信息环境如何”、“投资者如何利用在线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学习”、“投资者群体信息学习具有怎样的经济后果”三个核心问
原油是基础性的能源和原材料,兼有商品、金融和政治三重属性。随着石油美元体系的构建和原油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原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融合不断加深。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并且在原油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产生强烈冲击。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中美贸易战等内外部事件的共同影响下,原油市场与中国金
随着全球技术革新与组织变革步伐的加快,组织扁平化与职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员工面临层级高原和工作内容高原的“双高原”困境。并且这种态势甚至在个体职业生涯早期就已出现,这意味着组织中大部分员工将成为职涯高原员工。因此,组织比以往更加关注和重视员工的职涯高原管理。通常职涯高原员工在组织内现有岗位上工作任期相对较长,往往工作技能较为娴熟,并且拥有较高的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然而,由于“
本文是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针对英汉两种语言,自行收集并统计语料,利用非定序分类变量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考察小句中环境成分主位化相关语篇因素的一项研究。论文提出:在小句的经验主位中,“环境主位”应具有和“主题主位”相同的结构地位。语义条件是环境成分主位化的重要条件。按照语义指向,环境主位可以分为指向全句(Ⅰ类)、指向主题(Ⅱ类)两个类别,其中指向全句的又可以分为时空类(ⅠA类)和非时空类(ⅠB
改革开放以来的前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可视为兑现人口红利的过程。然而,2010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出现逆转,传统人口红利式微。在此背景下,有效提高劳动力供给数量,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保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水平,减缓传统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中国经济构造新的增长点。显然,如何持续保障充足的、高质量的劳动
管子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管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极大地开拓了管子研究范畴,著有《管子传》。在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将今文经学作为指导思想,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制度等多项内容,以期寻求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治病良方。《管子》提倡的是礼法并重,在制度方面则是讲求刚柔相济,这与梁启超的治国理念相契合。梁启超汲取参考了当时西方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一直被倡导和强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而股权质押业务作为直接融资方式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
我国从2012年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改革,简称“营改增”政策改革。“营改增”的推行使得试点内原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商品或服务改成缴纳增值税。因此,营改增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使得制造业购进中间服务的原相关营业税成本转为增值税进项进行抵扣,进而有效避免对部分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促使我国税收体系和产业发展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营改增”政策从政策试行到全面推行阶段,对试点范围内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