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进步使现代网民对于图形影像的掌控力进一步提高,他们不满足于一致化、系统化的表情符号,着力于自制表情包用于网络交流。网络自制表情包即网民使用图像,配合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制作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交流符号,自制表情包通常以时下流行的网络热点事件、网络流行语、明星等为素材。以往学者对于表情包的研究多是将表情包看作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没有将自制表情包从表情符号中区分出来,本文将着眼于网络自制表情包的类型及功能,它不同于简单的表情符号或智能设备应用提供的一致表情,它属于网民的创造性产物,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与独特的表达模式。文章第一章,笔者就表情包的出现向读者做出论述。从表情符号的出现,到逐步网络自制表情包的过程,笔者将其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事件。之后从符号、技术、个人等方面阐述了网络自制表情包产生的相关原因。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按照网络自制表情包的表现形态将其分为三个主要大类“纯图像内容自制表情包”、“图像+文字类自制表情包”、“纯文字内容网络自制表情包”,并对其意义生成路径进行探究,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对自制表情包的意义生成过程做出演示。笔者列举出了时下常见的网络自制表情包,对不同种类的表情包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分析。使用“纯图像内容自制表情包”之时,这类型表情包的最大作用是在交流中构建出了一个游离于当前交流环境的新语境,有利于人们展开新的话题,展现新的情绪;当使用“图像+文字类自制表情包”之时,在交流中展现出“情绪导向”与“隐喻化理解”的作用,它们引领着人们的情绪与思维朝着隐喻化的方向迈进;最后是在使用“纯文字内容网络自制表情包”之时的“隐匿性表达”特性,使用此类表情包之时,传受双方的理解层面不再统一,究竟是理解图像的戏谑化含义还是其中的文字内容,交流双方无疑是在开展着一场自制表情包的“心理博弈”。通过不同维度的分析展现出了三种网络自制表情包的意义生成路径。在文章最后,探讨了网络自制表情包对我们个人与社会形成的影响以及造成的负面效应。在功能上网络自制表情包进一步填补了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之间的“文化空白”,激发了社会文化的创造力,带动社群力量完成各种社会运动等。但其存在本身给交流带来了新的阻碍,且带动社会整体向“自恋型人格”偏移,使得社会中使用与制作自制表情包的人相信,掌握了图像的主动权就像是掌握了一切,促进了全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也助长了“全民娱乐”的风气。网络自制表情包的创造初衷是更好的辅助网民的网上交流,但从其实践结果来看,却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