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作为中国人欢庆传统春节的一种表达方式,已经走过了三十二个年头,并成了除包饺子、放鞭炮以外的第三个“新民俗”。这一盛大的文化仪式,是对我国社会现状和主流意识形态最全面的映射。央视春晚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经典媒介作品。如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春晚节目的好与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春晚在除夕之夜所营造的欢快气氛。对于春晚本体来说,春晚主题是整台晚会的灵魂。对于国家来说,意识形态是维护与巩固社会制度的思想保证,一台大型的晚会,若是没有确定的主题,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的情感,都能在春晚主题的变迁中找到缩影,故而,央视春晚的主题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相互辉映的。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仪式,央视春晚中“欢乐、和谐、团圆”等主题已经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作为平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是如何传达与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又是如何体现其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一盛大的联欢晚会,引起了众多专家与学者的眷注。他们撰写的文章主要从春晚自身的特点、功能、发展道路、春晚节目主持人、春晚广告、受众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析春晚。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关于央视春晚的研究很多,对央视春晚主题的系统研究却很少,虽然在仅有的几篇文章中提到这一论题,也只是对春晚现象的表面分析。所以,在本论文中,笔者将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央视春晚的主题做一系统的梳理,从文本、话语、意识形态的角度总结春晚主题呈现的形态,揭示春晚主题传播的规律。本文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分析选题意义与缘由。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对央视春晚主题进行概述和简要的梳理,总结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主题的表现形式,为接下来三章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分析央视春晚主题的文本特性及变迁趋势。第四章总结央视春晚主题的话语特性及变迁趋势。第五章结合第三章与第四章的内容,将春晚主题与国家意识形态相结合分析春晚主题的变迁趋势。结语本部分是在前四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总之,任何的文化现象都不可能在真空的环境中存在与发展,并且必然会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迹,并受特定文化规则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约束,所以本文对央视春晚主题的研究立足于春晚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总结春晚主题在近三十年的变迁趋势,对其进一步发展做出前瞻性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