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问题的伦理分析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礼”在中国的婚姻风俗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礼节,它关联着爱情、婚姻及两个家庭的未来生活走向等多方面。因此,送彩礼与收彩礼的过程中通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本课题即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彩礼”进行研究,帮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当自己面对这些伦理问题的时候,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然后会有什么样的困惑,从而通过理性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合乎德性的选择。本课题先以彩礼的历史轨迹为研究背景,从中发现送彩礼与收彩礼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爱情的现实化、婚姻的功利化和幸福的简单化。追本溯源,可以看出真正决定“彩礼”问题产生的核心因素就是“利益”,“礼”之形式与实质的分离是问题产生的可能因素,但是人们对利益的无止境地渴求才是“彩礼”问题的根源所在。加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使得人们更加过分地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个体应当履行的义务。同时,在“彩礼”问题中相关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又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选择之中,并且是多种义务、多种观念、多种善之间的抉择。在这样的抉择过程中,从送礼方在道德义务之间的挣扎到收受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甚至是新郎和新娘对“爱情”与“彩礼”的纠结,都将他们置于伦理困境之中。这样的困境不仅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使家人情感淡漠,从“温情脉脉”走向“冷酷无情”;而且还腐化了社会的风气,人们深陷于高额彩礼之中。简而言之,要想走出这一困境,首先,我们必须净化现有的彩礼习俗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主要从道德的方面围绕彩礼数额的标准、主体生活的环境以及主体的自身来展开。同时,完善彩礼制度以合理的方式来约束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趋势,科技创新也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拓展。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放弃“小科学时代”那种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投入到团队协作当中来,依靠集体的智慧共
我们曾观察到附子具有明显提高小白鼠耐缺氧的能力,对大白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亦有明显的保护和对抗作用。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附子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左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