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溶胶凝胶玻璃的光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胶凝胶玻璃由于具有结构均匀、组分可控和形态多样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光学材料,可广泛应用在光学传感器、发光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但是,因为内部结构和制备工艺的限制,所得到的材料及其构筑的器件无法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这限制了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围绕稀土掺杂溶胶凝胶玻璃的光学性能,包括紫外光屏蔽性能、发光性能和耳语回廊模式(WGM)谐振性能,针对材料性能上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基于调控内部微结构的设计思路,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并进行评价和表征。本论文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1)围绕Ce掺杂硅酸盐玻璃的UV光屏蔽性能,介绍了一种利用(self-limited)自限制析晶的方法来原位构筑出Ce掺杂微晶玻璃材料,通过玻璃内无序-局部有序转变和掺杂两个过程协同调控,实现了新型紫外光屏蔽材料所需要的低活性和高光学透明性,探讨了相关物理机制,并演示了针对有机分子和生物细胞的UV光屏蔽。(2)围绕Ce/Er共掺硅酸盐微晶玻璃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产生近红外发光性能增强的现象,根据微结构的演变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探讨了CeF3微晶相、Ce02微晶相对羟基去除的影响,通过对照试验证明了微晶表面羟基的去除对Er3+近红外发光也有贡献,为提高溶胶凝胶玻璃发光性能研究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3)介绍了一种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来避免常规溶胶凝胶过程中存在的水解缩合速率不匹配的问题,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均匀性的Yb/Er共掺碲酸盐玻璃厚膜,研究了其结构和光学性能。利用刻蚀技术成功制备了硅基微腔并研究了其光学谐振性能。该研究系国际上首次报道多组分玻璃基光学微腔。
其他文献
随着BIM技术与V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我国不少施工单位也在进行BIM与VR技术融合的研究。本文介绍了BIM+VR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智能化提供技术应用点。
为了更好地做好惠斯通电桥实验,文章提出正确理解“桥”、合理搭“桥”、注意用“桥”的几点看法。
如今,由于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良性循环,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只有少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前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28例。应用失禁
本文选择用丁腈橡胶(NBR 3308)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模拟深海环境设备,考察不同的浸泡温度、时间、压力、拉伸疲劳条件下NBR硫化胶在深海环境下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的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
目的将硝酸银软膏和复方桐叶烧伤油(以下简称桐油)联合运用于压疮患者,观察用药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3例压疮患者,62处压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1.1节能温室大棚培育池分别座落在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苗种基地和天津市津南国家农业高科技园区内。特种水产育苗厂室内育苗池为20.0m×8.0m×1.5m水泥池12
以1997年的TM和2007年的ASTER遥感影像数据的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并计算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