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代表的热环境变化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夏季高温酷热天气,热环境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形式,在绿化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也具有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等多种生态功能。本研究选择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内不同的环境类型,对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微气候因子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各个因子在改善周围环境所发挥的作用。结论如下:
1.在夏季,绿地对周围环境具有降温增湿的效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类型绿地的内部及距离绿地20m范围内的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在正午14:00左右的高温时段,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发挥最为充分,对周围环境微气候的改善作用显著。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面积为400 m2和800m2的乔草结构样地对周围环境降温效应的最大影响范围是绿地外15m,对增湿效应的最大影响范围是绿地外10m;而面积为800m2的乔灌草结构样地对周围环境降温效应的影响范围大于20m,对增湿效应的最大影响范围是绿地外15m。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均呈正相关,面积越大,结构越复杂,其对周围环境的改善作用就越大。但与绿地面积相比,绿地结构对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2.水体对周围环境的生态效应与滨水环境结构有关。随着临水距离的增加,滨水草地及广场的温度逐渐增高,相对湿度逐步降低。林地则随临水距离的增加,温度先升高后下降,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水体和绿化的结合更有利于水体环境效应的发挥,滨水的绿地空间,其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对周围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更加显著。而不同天气状况对滨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而言,晴朗天气对滨水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更加显著。
3.在四种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是否遮荫和下垫面性质都对微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比而言,遮荫条件对微气候的影响要大于下垫面性质的影响。观测的6个时刻中,在遮荫的广场和草坪,人体感觉舒适的时刻均为5个;在无遮荫草坪,人体感觉舒适的时刻为4个;而在无遮荫广场,人体感觉舒适的时刻仅为2个。遮荫的广场和草坪能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的微气候,人体感觉舒适的时间较长,是夏季人们户外活动的较佳选择。而无遮荫的广场和草坪在正午前后温度较高,尤其是无遮荫广场,其极端的高温会导致中暑等发生,在此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