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为松科落叶松属落叶针叶乔木,是重要的生态用材和优良的景观树种。该树种的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制约性强,不同区域环境条件和同一区域不同立地条件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导致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本文以湖南省龙山县万宝山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近自然(2种)、传统抚育间伐经营(3种)和无干扰(1)6种不同经营模式下林分生长特点与生态特征、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变化观测,探讨日本落叶松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为日本落叶松科学引种、栽培和和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为湖南省中山高湿低温区针叶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林分经营历时短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经营2.5 a后,树高增量、胸径及蓄积增长在6种经营模式之间均具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树高增量从大至小分别是:近自然经营b>传统经营a>近自然经营a>传统经营c>传统经营b>无干扰经营ck;平均胸径和单株蓄积增量从大至小依次是:传统经营>近自然经营>无干扰经营;样地蓄积量从大至小依次是:传统经营c>传统经营b>无干扰ck.>近自然b>近自然a>传统a。2.近自然经营模式在增加林地植被生物量和丰富度上有较大的优势。开展不同经营措施后,日本落叶松林地灌木生物量是近自然经营b大于其他5种模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即近自然经营b有利于林下灌木生长,有利于增加林下生物总量;其草本生物量是传统经营b大于其他模式,与传统经营a、近自然经营a、近自然经营b及人工不干预(CK)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灌草生物量比例(灌:草)分别是:人工不干预模式10.0:1,传统经营a 1.9:1,传统经营b3.1:1,传统经营c5.3:1,近自然经营a15.0:1,近自然经营b57.1:1。传统经营对林下灌木层破坏较大,近自然经营有利于维持较大的灌草生物量比例。经营前后草本植物种类变化微小,灌木层植物种类呈减少趋势,但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显。3.日本落叶松不同经营模式下对阔叶乔木产生不同影响经营前后样地天然阔叶乔木种类和株数差异不显著,补植后样地阔叶乔木的种类和株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形成较合理的针阔混交结构。4.不同经营模式短时间内对土壤主要理化特性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同经营模式样地淋溶层(A层)、淀积层(B层)的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即不同经营方式尚未明显影响土壤养分状况。不同经营方式间何时出现显著差异需继续长期定位观测。5.经营前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光照强度差异显著。人工林不干预(CK)与传统经营a差异显著,与近自然经营a差异极显著,与近自然经营b差异接近显著水平,与传统经营b、传统经营c差异不显著;近自然经营a与其他5种模式差异极显著;近自然经营b与近自然经营a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近自然经营较之传统抚育间及人工不干预模式,能够尽快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层次结构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