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Kite Runner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自2003年出版以来十分畅销。其简体中文译本《追风筝的人》也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并获得巨大成功。原著中有很多关于心理情感、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政治冲突等方面的刻画,其翻译过程会有意无意地涉及语言和文化层面的不同顺应,这些顺应体现在宏观的文化及微观的语言顺应选择上。 纵观前人对译本《追风筝的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从译本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情况出发去系统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顺应行为。 本文借助顺应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简体版《追风筝的人》的汉译过程,通过对其翻译过程和方法进行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寻找其译本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有哪些因素影响译者顺应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即译者是如何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完成语言和文化层面的翻译顺应过程。另外,作者也指出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译者顺应意识程度的凸显。 本文运用理论论证和实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译者翻译过程的顺应选择,指出译者的翻译过程实质上是动态地进行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的过程,发现译者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和顺应主要是通过交际语境、语言语境、文体风格以及语言形成要素等方面的顺应来完成的,而翻译目的和读者反应是影响译者顺应意识凸显程度的主要两方面因素。另外,通过研究,我们还可以看出译者在处理异国文化差异时所遵循的翻译方法,这为日后的译者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提供一些借鉴;也期望本研究能够加深目标读者对《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内涵的认识和对阿富汗国家政治、文化、习俗及宗教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