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东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创作延续至今,在艺术探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以韩东的诗歌文本、文学活动、诗歌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韩东诗歌创作中的当代性特征及意义。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韩东是如何实现从“第三代”群体的一员到独立诗人的身份转变的。上世纪80年代,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和“他们”文学社的一员,韩东对“朦胧诗”采取了鲜明的反叛姿态,解构崇高成为这一阶段诗歌的主要特色,但他自身又深受“朦胧诗”的影响;90年代以来,他用自己的诗歌写作建构起日常生活美学原则,并在对现实的怀疑和主流话语的疏离中,寻求诗歌艺术的突围;1999年以来,韩东实现了理性回归,诗艺更加成熟,对待世界、他人、情感的态度更加宽容。第二部分考察韩东诗歌的当代性特征。这在他的诗歌中首先表现为对当下生活“全新的风俗”以及行动着的“当下”状态的关注;其次,以有距离的抒情,来探究现实的晦暗以及克制表达情感;再次,韩东特别重视当下与过去、未来关系,由此他的诗歌的当代性也展现出包蕴过去与指涉未来的特性。第三部分梳理和分析韩东的诗歌观念。从“诗到语言为止”到“中国当代诗歌到现实汉语为止”,在对诗歌语言观的不断探索中,韩东的诗歌艺术逐渐成熟。通过厘清“民间”的内涵,探究“断裂”的原因,辨析以“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为焦点的盘峰论争的意义,可以发现韩东的民间立场的内核旨归是以独立的写作来探究真理。而韩东对写作和真理的关系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并以诗歌写作揭示出真理的开放性。本文认为,当代性是韩东诗歌创作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当代经验的当代表达,韩东诗歌构建起一个自足而开放的意义世界,对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