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冲突因其背后折射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等原因,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目前的研究多将原因归结于国家制度结构层面,缺乏对资本力量所发挥作用的考察。基于一种找出隐藏在社区冲突背后的结构性话题的意图,本文将对影响社区冲突的资本结构及其特性展开研究。文章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P县桥北地区的67个小区进行多案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被广泛研究的动员机制层面(业委会有无、互联网论坛活跃度高低)的变量并不重要,结构性的变量——房地产开发商规模与小区建设市场化程度是影响社区冲突爆发与否的关键,开发商规模越大,小区开发建设市场化程度越高,社区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区开发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者说拥有较强政策监控度的小区,尚未出现明显的冲突事件,这些小区的物业多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代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更能灵活有效应对业主的诉求;由大型开发商开发的大型楼盘极易导致混乱,且多涉及小区公共用房、车库等财产性利益归属方面,大型开发商不愿意对业主诉求妥协,尽量最大化自身利益,导致矛盾冲突长期无法解决;而由小型开发商自主开发的大型小区也同样容易陷入无序,小型房产商相对缺乏健全的配套管理能力,但这种冲突多发生在管理服务层面,持续时间短、易于解决。开发商规模对应了资本市场的结构特征,小区建设市场化程度说明了政府的在场情况,两个变量交互形成的是一种低制度化的政治市场结构,对街道干部的访谈资料和桥北地区房地产开发的房产商主导建设模式进一步揭示了此结构。在政治市场结构中,企业家服从政府、为地方政府创造GDP,获得政策支持、政治地位,通过政治市场的结合与交换,政商双方形成了一个互利的隐形联盟。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商关系的低制度化特点,政治市场结构下产生的是一个分利集团,正是这个分利集团阻碍了业主权益的实现,迫使小区居民不得不发动社区运动以引起超越分利集团的更高层级政府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无论开发商构建分利集团亦或普通居民发起社区运动皆是对政治权威的争夺与利用,由于政治结构“碎片化权威”特征的存在,使这种争夺成为了可能,区别在于房产商利用低层级政府,业主利用高层级政府。最终,本文将社区冲突的频发归结于南京P县桥北地区低制度化的政治市场结构。桥北地区的低制度化政治市场结构包含了三个特点:政商关系低制度化、大企业主导房地产开发、分利集团的存在。冲突是行动者对于结构的反应,解决在于调整结构,一种合适的结构应该致力于更广泛的目标,应该利于社会所有成员权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