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和公路运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公路作为交通行业重要的通行道路,其行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对于我国公路路面的养护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相对较为初级,是一个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省份。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稀少,景观以草原、荒漠戈壁为主,自然环境较差,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极具西北干寒地区恶劣气候环境特征,使得公路的寿命在这种环境下显得非常脆弱,所以急需提高西北省份公路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西部干寒地区与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相比,由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养护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养护技术还比较落后,公路养护决策模式、预测模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西北地区公路的养护方法、养护成本、经济性进行研究分析,给予公路养护管理科学而易行的决策,有助于提高公路养护经济性,保证公路交通道路的通畅行驶质量。本文以甘肃省某条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为背景,结合西北干寒地区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长和天气温差大的气候及环境特点,对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常见的病害、机理及其影响进行分类研究,并提出路面病害处置及养护的关键技术措施。借鉴沿海发达省份运用的养护技术、养护管理模式,对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经常出现的路面病害进行了分析,对成因、修复技术措施及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研究实例采用现场实地测数据、理论研究、专家访谈和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养护成本进行分析,重点从柔性路面养护技术经济方面建立性能评价指标模型和数据估算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方法确定数据因素等指数的权重。以现场数据为基础,通过工程经济分析方法中的现值法分析对实证模型进行运算求证,获得了公路养护技术适应性评价,成果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公路养护费用,养护的时间较以往有较大的延长,养护寿命和使用时间更耐久,其主要结论是在西北干寒地区因施工技术要求限制,柔性路面通常采用的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相比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工艺掌握要求较高,但使用寿命较长,运营时间要提高3-4年,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相比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养护效果稳定性更高,在预计管养相同周期内,采取的施工养护次数也相对减少,对养护施工的时间周期进行整体计算,可以节约总的养护费用。这些研究在促进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和经济建设上有着良好的发展,使公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其经济效益,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