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转基因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早花基因PcFT的转化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草本果树之一,生长周期短,果实风味浓郁、香味独特,是最好的城市圈经济栽培的浆果。草莓花芽分化需低温和短日照,在露地栽培条件下4月底5月初成熟,供应期较短;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条件下,虽然果实成熟期可扩大至11月底~次年5月,但其余季节里仍无果实供应。如何调控其花芽分化,在适宜的时间结果,扩大其市场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是科研和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草莓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由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主要依赖于受体材料的再生能力及农杆菌的转化效率,因此,良好而高效的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是进行成功的基因转化关键所在。本试验以草莓品种‘红颊’和‘丰香’为试材,以草莓叶片和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再生过程中基因型、外植体、激素配比、暗培养时间等对不定芽再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草莓叶片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将早实枳中分离获得的早花基因PcFT导入草莓,获得转化植株。Km筛选、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草莓基因组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草莓‘红颊’花药再生的影响因素以花粉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的草莓红颊花药,在培养基MS+1.0mg/L TDZ+0.4 mg/L IBA上诱导效果最佳,绿苗分化率达到12.3%,单倍体诱导率为1.11%。2.建立了草莓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在不定芽诱导中以MS+1.5 mg/L TDZ+0.4 mg/L IBA对草莓‘红颊’叶片诱导效果最佳,适量暗培养有助于提高再生频率,暗培养4周再生频率可达为67.8%;以MS+1.0 mg/L TDZ+0.6 mg/L IBA,暗培养3周对丰香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可达78.7%。草莓‘红颊’再生难度及价值比‘丰香’高,选择草莓红颊进行进一步遗传转化的研究。3.构建了表达载体pBI121-FT。4.建立了草莓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一棵草莓品种‘红颊’转化植株。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确定了有效的Km选择压为10 mg/L。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了合适的抗菌素及其浓度,即400mg/L Cef。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得到了一条最佳的转化途径:叶片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时间为3天;农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MS+TDZ1.5mg/L+IBA 0.4mg/L液体培养基重新稀释悬浮培养;调整菌液浓度为OD600=0.3-0.5;侵染叶盘组织约10分钟;共培养3天;然后,延迟2周筛选,即将外植体接到含有400 mg/L Cef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周后再转接到含有选择压10 mg/LKm和400 mg/LCef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5.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经10 mg/L Km选择压初步筛选出10棵‘红颊’转化植株,以未转化植株为阴性对照,质粒DNA为阳性对照,PcFT基因的两端序列作为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这些植株中有1棵植株经PCR扩增出的特异条带和阳性对照一致,阴性对照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这表明PcFT基因已整合进这些植株的基因组DNA中。
其他文献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要组成,近年得到迅速推广。此术式具有定位准确、患者创伤小、碎石功效大、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
“十个结合”阐明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真谛,强调了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开放所起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与输尿管导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10月为124例胆
产品尺寸偏差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生产率和市场响应时间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复杂产品的加工系统往往是一个串行与并行相结合的多源多工序制造系统,最终产品质量受到制造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及其变革要求明显增强。在
本文对发酵法生产纳他霉素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航天搭载等诱变育种获得了高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媒质中大尺度导体周围瞬态电磁场的快速并行计算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50577019),重点研究了将快速多极子方法应用于研究电磁散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