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鱼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随着草鱼养殖技术的改进以及配合饲料的使用,单位产量不断提高。2009年,草鱼年产量已达到408.15万吨,占淡水鱼产量的20.85%(农业部渔业局,2010)。该论文以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草鱼为实验对象,系统研究了饲料中磷﹑钙﹑钾﹑镁﹑锌﹑锰共六种矿物质对草鱼生长、体组成、血液指标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为确定这几种矿物质在草鱼幼鱼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科学依据。该论文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一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体成分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有效磷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有效磷含量为2.4(对照组)、4.3、6.3、8.4、10.4和14.8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400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5.59±0.02克)8周。结果表明,添加磷的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鱼体组成方面,随着饲料中有效磷的增加,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磷的组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矿化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但钙磷比并不受影响。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随着饲料中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有效磷含量为8.36g kg-1时达到平台。血液生化分析表明,饲料中有效磷的水平对血浆中磷、钙和镁的含量以及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饲料中有效磷含量为8.49g kg-1时可以满足草鱼对磷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2.实验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P)水平和淀粉(S)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体成分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考察饲料中高水平的磷能否促进草鱼对淀粉的利用。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三个总磷水平(P4、P10和P18g kg-1)以及两个淀粉水平(S200和S350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410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4.83±0.02克)8周。结果表明,P10/S200和P18/S20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了磷含量为4g kg-1的组外,随着饲料中淀粉含量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同时肝脏和全鱼的脂肪含量、肝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淀粉含量过高(350g kg-1)会抑制草鱼的生长以及引起脂肪沉积。在两个淀粉水平的饲料中,磷含量为4g kg-1都会降低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时增加脂体比(P<0.05)。饲料中磷含量显著影响全鱼的脂肪、灰分、钙、磷以及铁的含量。饲料中添加磷可以促进草鱼生长以及降低鱼体脂肪含量,但饲料中磷含量达到10g kg-1时已满足草鱼的需求,再增加磷的含量对草鱼也没有进一步的影响。3.实验三研究了饲料中不同钙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钙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钙含量为2.75、4.51、6.24、7.99、9.66和11.5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95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4.52±0.02克)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钙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钙含量为7.99g kg-1时达到平台(P<0.05)。饲料钙含量高于7.99g kg-1时,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含量和血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钙含量随着饲料钙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钙含量为7.99g kg-1时达到平台(P<0.05)。相反,饲料钙含量高于9.66g kg-1时,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镁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是,血浆中钙、磷和镁的含量并不受饲料中钙含量的影响。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饲料钙含量为8.57g kg-1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钙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4.实验四研究了饲料中不同钾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鳃部Na+-K+ATPase活性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钾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钾含量为0.87(对照组)、2.90、5.37、7.54、9.87和12.4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98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3.96±0.02克)8周。结果表明,投喂钾含量9.87g kg-1的组草鱼末均重、增重率、饲料效率和鳃部Na+-K+ATPase活性最高,而对照组最低(P<0.05)。全鱼和肌肉中钾含量随着饲料中钾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钾含量为9.87g kg-1时达到平台,而鳞片和脊椎骨中钾含量则在饲料钾含量为7.54g kg-1时达到平台(P<0.05)。但是,饲料钾含量对全鱼、鳞片、脊椎骨或者肌肉的灰分、钙、磷和镁含量并没有影响。多项式模型分析增重率和鳃部Na+-K+ATPase活性,以及折线模型分析全鱼钾含量表明,草鱼幼鱼的最适钾需求量为9.45-9.99g kg-1。5.实验五研究了饲料中不同镁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体成分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镁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镁含量为187(对照组)、331、473、637、779、937m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96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5.56±0.02克)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中镁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镁含量为637mg kg-1时达到平台。在体成分方面,当饲料镁含量高于473mg kg-1时,全鱼、肌肉和肝脏的水分显著下降,但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脊椎骨、鳞片和肌肉的灰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全鱼、脊椎骨、鳞片和血浆的镁含量随着饲料镁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镁含量为637mg kg-1时达到平台。但是,鱼体钙和磷的含量似乎与饲料中镁含量相反。饲料镁含量高于473mg kg-1时,全鱼和脊椎骨的锌和铁含量显著下降(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饲料镁含量为687mg kg-1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镁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6.实验六研究了饲料中不同锌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体成分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锌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锌含量为13(对照组)、25、34、53、89和135m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96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3.97±0.05克)8周。结果表明,当饲料锌含量高于34mg kg-1时,草鱼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在体成分方面,当饲料锌含量高于53mg kg-1时,全鱼和肝脏的水分显著下降,但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饲料锌水平显著影响全鱼、鳞片、脊椎骨和肝脏的矿化情况(P<0.05)。全鱼、脊椎骨、鳞片和血浆的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锌含量为53mg kg-1时达到平台。当饲料锌含量高于53mg kg-1时,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饲料锌含量为55.1mg kg-1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锌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7.实验七研究了饲料中不同锰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体成分和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的最适锰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分别配制锰含量为4.0(对照组)、8.9、13.8、18.7、23.6和33.3mg kg-1的六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91g k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初重3.97±0.05克)8周。结果表明,草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锰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锌含量为18.7mg kg-1时达到平台(P<0.05)。在体成分方面,全鱼、肌肉和肝脏的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锰含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锰含量高于18.7mg kg-1时,草鱼肥满度显著下降(P<0.05)。饲料锰水平显著影响全鱼、鳞片和脊椎骨的矿化情况(P<0.05)。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锰含量随着饲料锰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并在饲料锰含量为18.7mg kg-1时达到平台。然而,鱼体钙和磷的含量似乎与饲料中锰含量相反。但是,饲料锰含量对鱼体铁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饲料锰含量为20.6mg kg-1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锰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