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编剧理论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李渔编剧理论研究》为题,将《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与《笠翁传奇十种》(上、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李渔基于创作实践基础之上,以回归戏剧“登场”本源为核心的编剧理论体系。本文从李渔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其戏剧作品,首先在时代与个人的相关发展流变背景之下,探讨其编剧理论之产生背景,其次揭示其编剧原则和方法,最后以此原则与方法进行具体编剧实践的检验。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于李渔编剧理论的产生背景进行探究。李渔“出士入市”,由一名科考人转变为一名职业剧作家,创作了包括《怜香伴》《凰求凤》等大量戏剧作品,并通过家庭戏班的搬演收获了较大地成功。在这数几十年丰富地戏剧编写与搬演的经历过程之中,使其潜移默化地积累了丰富地剧本编写与演出经验,有效辨别前人戏剧理论中集中于“以曲为本位”的诗化戏剧理论、“案头化”剧本创作等的不足,吸取教训经验,依照“观者”和“搬演”这两重视角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编剧理论,重返到“专为登场”的戏剧本源之上。第二章阐述李渔编剧理论中以“登场”为核心,围绕“观者”与“搬演”两个视角展开的编剧原则。李渔的剧本创作无论是在结构、题材、情节还是音律或语言方面都与前人的剧本有着承接的观点,但核心的原则理论已有转变。李渔强调戏剧的“登场”性,一方面从“观者”的概念体会观者群体的异同性,根据“观者”的诉求提出编剧原则;另一方面从舞台“搬演”要求入手,专注于舞台搬演效果,以求形成热闹之中又富流畅、完整的场上表演,力求打造“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戏剧观赏体验。第三章在编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李渔的编剧方法。李渔的剧本创作根据其现存剧本类型可分为原创本与改编本两种,面对原材料不同的两个出发点,其为“登场”服务的核心不变,但编写的方式同中有异。其一,原创型剧本的编剧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一人一事”“曲白相生”“绝妙科诨”法,以期编创出“尖新”的原创剧本;其二,改编型剧本的编剧方法则是在原本的基础上选择“缩长为短”法与“变旧为新”法,以达到舞台搬演的最佳效果,进而实现观者最“动情”的戏剧观赏。第四章以李渔最具代表性的改编剧本《琵琶记·寻夫》为例,具体呈现其编剧原则与方法的运用。本章首先将李渔的《琵琶记·寻夫》与高明的《琵琶记》第二十九出“乞丐寻夫”进行对比阅读,详细列出改编本中在剧情方面新增丑角和十四支套曲的修改;在台词方面对曲白的增删和科诨的变动;在戏台搬演方面增加细节科介指示。通过实际编剧案例的验证,肯定其编剧理论的可实施性与回归戏台的本源性。李渔的编剧理论专注于戏剧“登场”的本源性,即观者中心与搬演意识两个层面的凸显,在戏场情境化之下提出了两套“无定法”的编剧方法,其编剧理论是将戏剧解缚于“平面化”之中,生动重塑“立体化”戏剧,对后世的编剧理论、剧本创作与改编等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与实践森林智慧防火管理中的应用模式,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森林智慧防火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处置方法,分析了3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在江苏苏南的森林
广西水电站库区移民现状及安置扶持对策秦逸民(广西区移民开发办公室南宁530022)1广西水电站库区移民现状广西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始于50年代末的西津水电站工程,当时,作为广西解放以来第一
110kV红塔山变-北城双回共塔送电线路,因房地产公司建房要求,需进行改线设计。由于路径通道拥挤,改线路径只能在玉溪市城东北玉溪中波无线电台南面通过。经现场实侧改线路径
本论文分为导言和三部分共八章的正文内容。论文导言主要论述了本人选择舍勒的人格思想作为自己的论文的缘起,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舍勒的人格思想的研究状况,并且介绍了本
采用平面波谱理论分析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耦合特性,得出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表达式,计算了收、发天线间耦合系数随收发天线间距和旋向的变
会议
北京恒升公司诉用户王洪及两家媒体侵害名誉一案,在20世纪最后的日子里出现了结果:王洪及两家媒体败诉,恒升赢得了近百万元的赔偿。 消费者批评企业,企业把消费者告上法庭,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小说思潮出现在当代文坛。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写实为主,却不同于现实主义。它特别注重还原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正面对话,把现实社会赤裸
1.中国电信和部分部委信息中心联合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电信改组,联通重组,网通成立 3.中国网民激增,99年底突破890万 4.中华网在美上市成功 1. China Telecom and some mi
1950年的一天深夜时分,一封来信惊动了周恩来。原来,是一位香港爱国人士写来的告急信,信中向周恩来总理报告说,中国最古老的纸本画作——唐韩滉稀世名作《五牛图》,将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