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开发迅速,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与此同时,地上建筑物日趋密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美观的要求愈加严格。各种“马路拉链”,道路反复开挖等城市问题亟待解决,应运而生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但能为市政管线提供一个集约化的敷设空间,还能够解决城市美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理应得到大规模推广。但是,综合管廊建设前期资金投入大,单靠政府财政很难支撑,阻碍了项目的发展。基于此,政府在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引入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取长补短,促进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现如今关于综合管廊的各方政策还不完善,尤其是项目收费定价方面,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定价标准和规范,但合理的收费方式与定价机制是综合管廊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各项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分析,构建项目收费定价模型,确立定价机制,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首先对项目定价问题相关理论和定价机制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项目利益相关主体在管廊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总结影响综合管廊项目定价的因素并逐一分析,总结归纳了管廊项目定价机制设计原则和现存的问题,剖析了综合管廊PPP项目收费定价的复杂性。根据这些理论与方法,加之借鉴国内已建成运营综合管廊项目收费定价经验,对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细化项目定价分摊因子和分摊方法,制定了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费、日常维护费参考模型。同时,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资金额度计算方法和拨付方式进行规定,在支付比例上引进绩效考核的概念,分别建立了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绩效考核得分计算方法。鉴于项目特许期较长,各方风险无法量化,文中对收费定价调整的时间与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中综合管廊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计算项目中各管线单位需缴纳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金额以及政府需补贴资金额度,以验证本文构建的综合管廊PPP项目收费定价模型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文中构建的收费定价模型应用于实际,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进行综合管廊项目的投资决策、特许合作协议的谈判与签订和项目健康长久的运营,进而促进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发展和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