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萜类非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生育期常受到病虫害的困扰。萜类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帮助植物抵御天敌等。植物萜类物质的合成有两条合成途径,即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甲羟戊酸(MVA)途径和存在于质体中的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与MVA途径的研究相比,MEP途径的研究刚刚起步,尽管一些与该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已被克隆,但其代谢调控的研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MEP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功能鉴定。MEP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成功克隆,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利用代谢工程方法调节MEP途径中代谢流的分布,提高萜类物质含量提供了基因靶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进展。1、从大豆中克隆了催化MEP途径生物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基因GmDXS1并进行了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GmDXS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DXS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具有DXS蛋白固有的特征和保守域:N端有引导DXS定位于质体的转运肽,该转运肽在细菌中是没有的;含有绝对保守的功能位点His;含有硫胺素(TPP)结合域,(起始于保守序列-GDG-,终止于保守序列-LNDN-)和DXS的指纹氨基酸基序DRAG。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DXS1基因属于Ⅰ类植物DXS。表达分析表明GmDXS1基因在光合组织中表达,且其表达受高温诱导。Southern blot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推测可能是功能蛋白。将GmDXS1基因与GFP融合转化烟草植株,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证明GmDXS1基因定位于叶绿体。对转基因植株的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GmDZS1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了提高烟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赤霉素的含量,而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2、从大豆中克隆了两个编码DXR蛋白的同源基因,DXR是MEP途径生物合成第二个限速酶。序列分析表明2个GmDXRs基因编码的蛋白其N端都含有引导DXR定位于质体的特有的转移肽序列和保守的脯氨酸富集区(Proline-rich region)。同时也具有DXR活性所必需的典型的多肽位点,即两个DXR活性motif和两个NADPH结合motif。但这两个同源基因之间仅有74%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在进化上有很大分离。Southern blot分析发现两个GmDXR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都有两个拷贝,而以前的研究认为植物DXR基因都以单拷贝形式存在。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DXR1在大豆各个组织中组成型表达,而GmDXR2在各个组织中都不表达,推测可能与胁迫相关。高温诱导分析表明GmDXR2表达受热胁迫诱导,而GmDXR1受热胁迫影响较小。将两个GmDXRs基因与GFP融合分别转化烟草植株,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证明两个GmDXRs基因都定位于叶绿体。对转基因植株的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GmDXRs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提高了烟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赤霉素的含量,而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其中,GmDXR2基因的效应较GmDXR1基因显著。3、从大豆中克隆了一个控制单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GmTPS,对其进行了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序列分析表明GmTPS基因编码的蛋白N端含有推测为质体定位的信号肽区域和萜类保守的功能域DDxxD motif。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TPS基因属于萜类合酶TPS-g亚家族。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GmT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有1个拷贝。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TPS基因在茎、叶、英皮中表达,在根、花、种子中不表达。表达分析表明GmTPS受高温、低温、机械损伤、SA和昆虫啃食诱导。采用GateWay体系构建了GmTPS基因与GFP融合的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植株。抑杀菌实验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能够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尤其对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虫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较野生型植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显著的驱避和生长抑制作用。同时,我们也对萜类化合物的“抗热性”假说进行了探讨,测定了热胁迫后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
其他文献
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鲥属,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域的波斯湾。由于具有与中国鲥亲缘关系相近,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对本土水生生物的生态影响,相比美洲鲥,孟加拉鲥似乎更适合在中国进行繁育和养殖。因此本研究首先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分析了不同孟加拉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遗传分化关系,旨在评估引进孟加拉鲥的理论可行性和选择合适的孟加拉鲥种群进行引入。美洲鲥(Alosa
学位
在育种过程中,植物表型信息是育种科研人员筛选优良品种的重要判断依据。传统以人工方式进行田间作物表型信息收集,工作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种质创新和改良的速度,亟需研发植物表型信息自动化采集平台进行作物表型信息的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本研究针对现有轨道型大田表型检测大型自动化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维护费高、灵活性差,现有固定结构移动表型检测机器人难以适应不同行间距作物的表型检测,设计一款面
深层土壤(>30 cm)是陆地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超过77%的有机碳储存于深层土壤中,揭示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变化对于全球土壤碳循环的定量评估至关重要。生物质炭具有碳含量丰富、稳定性高等特性以及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其应用于土壤被认为是土壤固碳选择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已有众多文献报道生物质炭施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显著影响,然而,生物质炭施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还少有报道,
芒果(Mangifera indico Linn)和香蕉(Musa nana lour)是我国热带主要种植的果树,也是我国热作区农业的支柱产业。由于过量使用化肥,我国热作区土壤面临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及土传病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芒果及香蕉种植效益逐渐走低,严重影响热区芒果及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加快土壤养分释放,同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提高
自“中国制造2025”始,“十三五”计划、“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均多次出现了关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关键词,增材制造领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为了提升增材制造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大量的企业开始将具有增材制造加工能力的加工中心应用到供应链中,而如何对加工中心的位置进行选取并且对服务区域进行划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考虑库存成本的增材制造加工中心选取与服务区域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
塞尼卡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会造成猪的口鼻和蹄壁出现溃疡性病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塞尼卡病毒病呈零星散发趋势,虽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已被证明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多种生物学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但lncRNA在SV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lncRNA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红枣脆片以其酥脆爽口、风味独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传统油炸的红枣脆片虽然口感较好,但产品含油率过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所以研发节能省时且干燥品质较好的干燥工艺,对探索红枣脆片新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鲜灰枣为对象,使用自制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装置,研究了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的干燥动力学,以及红外温度、热风温度、辐照距离以及枣片厚度对灰枣脆片Vc含量
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是一个真核的染色质蛋白,它由一个chromo结构域(CD)和一个chromo-shadow结构域(CSD)组成,它主要通过与组蛋白修饰及其他异染色质蛋白互作而参与异染色质的形成和转录沉默的调控。已有的研究揭示了 HP1如何影响染色质建成、基因沉默和基因表达的机理,但是有关HP1、HKMTase(Histone Lysine
靛红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可用作药物合成的前体。自发现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有关靛红合成,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工业应用的研究工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制备靛红衍生物的常规方法是Sandmeyer,Stolle,Gassman和Martinet等方法。靛红合成的目前热点之一是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氧化,但鲜有通过光催化氧化吲哚及其衍生物温和高效地制备靛红。硅氢加成反应是指含有Si—H键的硅烷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