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备受世界的瞩目,居民生活水平虽有很大程度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与GDP的比重却出现了急速下降,可见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很充分地为人民所共享,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提出了相应政策目标。吉林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尤为明显,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为此省十二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本文对吉林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随后,文章分别对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和同步增长进行了概念界定和评价指标的选取,为全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的重点章节是第三、第四章。文章的第三章主要分析吉林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状态。通过GDP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路径分析来寻找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关系,并分别从城乡差距、收入来源、产业结构和收入层次四个视角探究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非同步的原因。我们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工资性收入增速缓慢、工业部门劳动者报酬的下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高而低收入者收入增加缓慢等都是导致二者非同步的原因。第四章主要进行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状态的省际比较和借鉴,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的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平均增速进行排序,选择上海、北京、湖南和内蒙古作为吉林省的比较对象,分别从城乡差距、收入来源、产业结构三个视角分析各省的情况,找到吉林省需要提高的方面,并对其它省市进行研究和借鉴。文章的最后一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提出了对策建议。长期来看,吉林省可以采取控制政府税收增长速度、提升劳动者生产和谈判能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积极发展生产与生活服务业等长效保障机制。短期而言,可以通过设立特定情况下的专项基金和构建特定情况下的转移支付渠道来实现特定情况下居民收入的临时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