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行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术前术后椎弓根螺钉矢状面相关参数的测量及中期疗效分析,研究置钉参数对手术复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中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资料,选取符合要求的77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44例,年龄27岁-66岁,平均49岁,入选标准:(1)依据1994年Marchetli Bartolozzi[1 2]分类及Meyerding[3]分级诊断为Ⅱ度及Ⅱ度以上腰椎滑脱者(2)符合后路短节段提拉复位内固定手术复位的适应症(3)采用的内植物为后路短节段系统(4)影像资料完整,要求为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僵硬性腰椎滑脱粘连严重不易松解、腰椎滑脱Ⅱ度以下、骨质疏松、内植物非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患者不在研究之列。所有病人术前术后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根据术后复位效果,将复位率≥90%病例归为完全复位组,50%<复位率<90%归为不完全复位组,其中完全复位组41例,不完全复位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腰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1.向前滑移率2.复位率3.滑移位移4.滑脱角度5.螺钉尾部高度差6.螺钉夹角7.置钉深度8.复位丢失率9.钉棒松动折断率10.植骨不融合率。根据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答调查整理所有病人的临床疗效评分。两组病例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矢状位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t检验;复位效果与置钉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完全复位组和不完全复位组术前滑移率、滑移位移、滑移角、Oswestry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早期中期Oswestry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滑移率、滑移位移、Oswestry障碍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复位组术后中期复位丢失率、钉棒松动折断率、植骨不融合率与完全复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置钉参数α、β值大小与复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α≥1与α<1和β≥1与β<1对复位效果的影响不同,即可认为当α≥1和或β≥1时,手术复位效果较好。结论1.复位效果对中重度腰椎滑脱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对影像学效果有影响。2.在一定范围内,矢状面上下椎体螺钉夹角和螺钉尾部高度差对中重度腰椎滑脱复位效果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