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后勤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高校后勤逐步变为独立法人或者相对独立的实体,后勤实体的建设和发展成为高校后勤关注的主要焦点,后勤实体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必须研究的课题。如何优化后勤实体的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高校后勤的发展需要,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后勤的现状,阐述了后勤实体的专有特征,并根据其特征针对性地研究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通过“半事半企”和“现代企业”高校后勤两种运行模式的比较,明确了高校后勤实体运行模式的最佳归属为建立现代企业型后勤。第一章主要探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主要对后勤、高校后勤、高校后勤实体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分析了相关理论。第三章对高校后勤实体的角色、运行模式、特征和服务于学校的客观要求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高校后勤实体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问题与困境,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培训力度不够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第五章通过分析国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原则、可行路径和方法。第六章着重研究了优化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和措施:科学选聘、调配人员;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过渡;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绩效考评体系和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竞争激励机制。文中运用了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结合公共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基本原理及相关的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校后勤实体进行管理和运作,在此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更具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率先用实证引出高校后勤“人才断代”问题,并提出培养后备人才、建立后勤特有的用人机制、稳定后勤人才队伍的具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