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诗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在宋代以前和宋代,其学术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纵观黄庭坚以前的整个宋代诗坛和理论界,几乎全是在唐代诗歌的影响下发展的,基本上是唐文学的延伸和继续。直到黄庭坚总结出一套诗歌创作的训练方法,使人通过训练能得到创作的门径,提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等诗学理论,追求强烈求新精神,开创了有意识的创作,才进入了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的宋词时代。不仅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还开创了宋代文坛的一个全新时代,使宋诗创作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前代的时代风貌。但是研究者们对于黄庭坚的评价却像宋诗一样毁誉不一,不过人们在争论中仍推进了黄庭坚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研究仍有待开拓。
本文将黄庭坚“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诗学理论与西方古典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比较。西方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9世纪法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条件下的产物。它们以笛卡尔的美学思想(唯理论)和布瓦洛的《诗的艺术》为法典,使用古代现存的题材,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倡自我克制,追求正常情理,其理论与黄庭坚所主张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大同小异。本论文将通过时代背景、创作理论、文学特征和作用影响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揭示了“复古”、“重视规则”理论等相似之处,亦指出两者相似之中的诸多不同之处,并就中国诗学史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诗学批评黄庭坚论建构出更为广阔的空间,亦拓宽了古典主义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