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系统处理切换呼叫的优化方案及模型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移动无线通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势头还在延续,甚至会更快。与此同时,GSM网络作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移动网络,网络优化的问题日益重要,这主要是因为: (1)虽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很快,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标准也在不断完善,GSM网络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约190多个运营商正在经营GSM网络,服务十多亿用户,从保护投资、保护运营商利益的角度出发,GSM网络将继续存在并且不断发展。GSM网络需要通过优化保持其服务质量。 (2)通过对GSM网络的优化,可进一步挖掘系统的潜力,发挥GSM网络的优势,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为运营商创造经济效益。 (3)即使进入3G时代,由于双模手机的大量生产,为GSM与WCDMA系统间的切换提供了可能,GSM系统和WCDMA系统将长期共存。因此,必须通过GSM网络优化,保持GSM网络良好的网络质量,在网络覆盖和功能上与CDMA系统互补[14]。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保留信道呼叫处理方面的优化方案,以改善GSM网络对切换呼叫的处理能力。目前在处理切换呼叫时所应用的方案主要有:无优先权方案、保留信道方案、排队方案(包括新呼叫排队和切换呼叫排队方案)[15]。现有方案中新呼叫的阻塞率和切换呼叫的掉话率是互相矛盾、相互制约的,保障了一方必然会使另一方受损。本文中结合了保留信道方案和排队方案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方案,相对原有方案,此方案在处理新呼叫时额外地加入了一个β判决,其目的在于降低切换呼叫掉话率的同时尽可能抑制新呼叫的阻塞率。通过后面的实例分析以及与其他方案间的性能比较,证实了此方案能够一定程度地削弱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话率这对矛盾。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应用的指数增长,传统的IPv4协议已难以适应网络的进一步扩张和新任务的需求,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应运而生.由于IPv6有着众多的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机交互研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在刑侦破案、证件检验、入口控制和视频监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人脸模式错杂复杂、易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