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1984年设立首批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开端,从沿海到内地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实践活动,并且开发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发区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摆脱自身劣势而普遍进入调整转型期,其中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通过实施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战略,逐步走上了从开发区到综合性新城(区)的转型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国外新城建设的独特现象。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开发区未来发展命运,其中新城(区)转型战略的研究只局限于沿海大城市地区国家级开发区,而对于西部城市省级开发区的研究甚少。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在我国城市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区)转型过程中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结合沿海大城市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区)的发展现象,总结了从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区)转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具体过程及特点、一般策略等方面,并且基于制度体制背景下从地方政府、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三方面分析了这种特殊现象。文章核心案例研究部分主要针对白银西区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区转型,从发展压力、产业扩散、经济转型和用地方向四方面分析了转型的必要性和意义;把具体演化轨迹分为两阶段即单纯加工区和综合性新城区;总结了转型条件为开发区规模、开发区与老城区的距离、开发区的规划指导、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行政中心的带动;从体制驱动、政策法规驱动、城市化驱动、开发区自身利益驱动总结了转型动力机制;提出转型具体策略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发展阶段的变化。最后分析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提出了白银西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途径是“区域融合+新城区重构”,并对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区能否成功转型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