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意谎言的使用是一种十分复杂且令人感到迷惑的交际行为。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谎言进行过研究,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静态的描述,只能片面地解释谎言产生的机制与过程,而且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支持。说谎过程涉及认知、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说谎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它往往是由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语境而引发的,因此说谎现象需要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寻求阐释。善意谎言是谎言的种概念,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善意谎言进行研究。本研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善意谎言形成和理解进行理论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善意谎言构建和理解的固有认知过程。善意谎言的研究属于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范畴,它涉及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从认知的角度,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善意谎言也不例外。从语用角度,善意谎言被认为是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促进交流的一中语用策略。它们的结合可以有更好的解释力。把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解释善意谎言。本文试图提出了一种新型认知模型,即把ICM映射到相关动态语境中,通过关联原则从而达到最佳关联的RT-ICM兼容模式。本研究也正是在ICM理论和关联论的指导下来描述、解释善意谎言这种交际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特征。本文就是针对以前谎言研究中尚未涉及到的建构机制问题,从认知语用这一新角度,基于关联论和ICM理论,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先提出ICM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狭义的理论上善意谎言认知框架,而关联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上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来解释具体现象的假设,并进一步试图提出:1)怎样从认知语用角度解决善意谎言的生成与理解机制的问题。2)一个切实可行的新型认知模型即把ICM运作到相关动态语境中,通过关联原则从而达到最佳关联的RT-ICM兼容模式。3)把RT-ICM认知模型尝试着应用于对善意谎言现象的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溯因法,即从语言结果—善意谎言现象的出现出发追溯其原因,提出一解释性原则即一种新型认知模式的假设,然后根据这一假设推断善意谎言个案的成因及理解过程并加以定性等。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认知语用学解释善意谎言这一语言现象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并通过解释过程力图探寻发现了:1)ICM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狭义上的善意谎言理论认知框架,而关联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2)认知语用学中RT-ICM兼容模式不是静态认知模型而是运作于具体语言现象动态组织过程的一种新型认知模式;3)认知语用学中RT-ICM兼容模式是阐释诸如幽默、双关等类似语言现象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