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目的:以《内经》五脏主五时,及《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为依据,以胃脘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脾胃主时的上午10:00时,及《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阳明病欲解时的晚9:00时用药,系统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及与常规用药护理存在的差异,总结胃脘痛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
方法:采用临床对照法。纳入标准为胃脘痛住院病人胃痛,痞满,嗳气,烧心,嘈杂、纳呆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排除胃癌疾患;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92例作为择时用药观察组,90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两组治疗方药依据临床辨证用药,相同证型方药相同,既在全国胃肠病专家李佃贵院长的胃病1号方基础上加减用药。观察组采用300ml中药煎剂分两份,每份150ml,于上午10:00时晚9:00时服用;对照组按常规每日两次,早晚各服150ml,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给予其他相关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改变。建立病例、随访专卡,分别记录胃脘疼痛、痞满、嗳气、烧心,嘈杂、纳呆等症状减轻的时间。(2)病理改变。治疗前后由胃镜室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小弯等部位留取标本,以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根据粘膜变化,分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根据两组治疗后病人的总分变化情况,观察对照其治疗效果。(3)对HP的影响。采用ws银染色,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病人HP阳性例数的改变情况及两组间存在的差异;疗效判定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消化专业年会制定的标准。
结论:本研究表明胃脘痛病人在证型相同、病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应用同一种方药,在脾(胃)主时的上午10:00时及阳明病欲解时的晚9:00时服药,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时间用药。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胃病1号方在不同时间灌服对大鼠胃粘膜炎性细胞的影响,以探讨胃溃疡择时用药的作用机理。
方法:取纯系wistar大鼠40只,雄雌各半,8周龄,体重140±20 随机分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将造膜后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模型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和择时用药观察组,每组动物于实验前后均称体重,并记录一般情况。对照组及观察组于第2周开始分别在不同时间灌服药物。对照组,取胃病1号方中药煎剂,于早6:30,晚6:30各灌胃一次,观察组于上午10:时及晚9:00时各灌胃一次。药物以等容积不等浓度法配制,按每只大鼠5ml/kg灌胃给药,灌服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倍等效量药物,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定时灌服1次,连续给药4周,各组至治疗停止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采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取出全胃,沿胃大弯剪开,用生理盐水洗净,10%甲醛溶液中固定,2天后在胃体前,后壁及小弯部各选择一粘膜纵向部位,石腊包埋,5μm切片备用。
结论:本研究证实上午10:00时,及晚9:00时给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及病理影响,明显好于常规给药,尤其能够短时间内改善胃粘膜的血液供应,促进炎症的吸收,且作用持久,与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