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褐红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菌种来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三章对多种不同来源篮状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湿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篮状真菌Talaromycespinophilus,采用固体发酵模式,将大米发酵物分别用乙醇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中等极性部位总膏,采用常规分离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鉴定了37个化合物,大部分为聚酮类化合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褐红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菌种来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三章对多种不同来源篮状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湿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篮状真菌Talaromycespinophilus,采用固体发酵模式,将大米发酵物分别用乙醇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中等极性部位总膏,采用常规分离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鉴定了37个化合物,大部分为聚酮类化合物,包括8个新化合物,其中2个为二苯醚类(1-2),2个为funitone类(5-6),1个为(口山)酮类(10),1个为芳香内酯类(11),1个为五元环酮类(12),另外还分到1个海松烷类型新化合物为二萜类(13)。使用一维、二维核磁,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了这些新化合物的平面和立体构型,并测试了其中大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抗菌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目前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没有表现出明显活性。
同时,还开展了车前草内生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旨在发现活性良好,结构新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经大米发酵培养,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中等极性部位总膏并进行分离纯化,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前期处理工作,还未分到单体化合物。
其他文献
目的:酚酸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但其在药材中往往含量少,结构相似,分离制备困难。本文以金银花、苍耳子、滇丹参及紫锥菊四种中药材为例,开展了对不同类型的酚酸化合物的pH区带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pH-ZRCCC)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分离规律研究。旨在探究和总结利用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中药酚酸类化合物的共性方
本论文共分为二部分。
第一章对从恩施采集的五味子芽中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第二章对2015-2020年间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约3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约19种,南北各地均有。本实验对产于恩施的五味子的芽部位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米发酵培养,乙醇提取,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
目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是较早发现的具有很强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参与调节新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稳定,并且ANG是其他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等重要促血管生长因子发挥促进血管生长作用的必需和准许因子。ANG也存在于多种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可能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再者,2016年新发现ANG在血液干细胞、皮肤干细胞以及肿瘤干细胞中扮演干细胞调节者的角色,ANG还具有不同细
目的:代谢综合征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但由于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该疾病的研究仍充满挑战。连曲轻身消渴片(连曲)也称代综方,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腹部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目前其调控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还未可知,因此我们拟采用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方法,验证连曲的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并从多成分、多靶点的角度,寻找连曲轻身消渴片发挥代谢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作用途径,进而
IDH1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它在三羧酸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参与催化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的反应。然而,当IDH1发生突变后,则不能发挥此种催化作用,但能够将α-KG还原为2-羟基戊二酸(2-HG),而2-HG在细胞中的积累会抑制细胞分化并最终促使正常细胞向肿瘤化方向发展。mutIDH1致癌机制的发现,引起众多靶向药物研究者的注意。第一个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的高效IDH1抑制剂为Agios公司研发AGI-5198,但由于该化合物代谢稳定性较差,故未能进一步应用到临
磷脂类化合物由含磷酸根极性头部和疏水性侧链组成,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起重要作用。此外,磷脂类化合物还是许多代谢通路的信号分子,它们的代谢通过多种途径和网络相互交织,这些网络可以响应细胞环境的变化。监测这些变化并了解所涉及的途径对了解细胞代谢以及疾病进程至关重要。然而,磷脂类化合物丰度跨度大,每个亚类性质相似,分离分析困难。因此,对多种磷脂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是脂质组学研究的挑战之一。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高选择
本论文一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从拟可可毛球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实验;第二章主要综述了迄今为止二孢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麦角甾烷和缩酚酸环醚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微生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来源,真菌属于微生物系统中一个庞大的分支。由于真菌的生命周期短,对外界介质的适应能力强,因此真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原子的天然产物,也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具有多变的骨架和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对这些生物碱进行深入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很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因此,对生物碱开展合成研究为后续的化学生物研究提供物资基础极为重要。在大多数生物碱的合成过程中,如何高效构建氮杂环为其核心问题。基于此,发展各类氮杂环的高效构建方法,不仅能够为生物碱的化学合成提供便利还能够促进药物化学、
真菌作为自然界中一个庞大种群,其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广泛。近几十年来,从真菌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包括生物碱,甾体,木脂素,香豆素及其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等,一直以来为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合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天然产物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比如抗菌和抗病毒,抗炎镇痛活性,细胞毒活性,心血管活性,酶激活或抑制活性,杀虫等活性。因此,大量真菌代谢的次生产
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治疗抑郁症、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传统药物。金丝桃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具有结构复杂多变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Polycyclic 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PPAPs),且该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赢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寻找结构新颖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PPAPs,本人硕士期间对长柱金丝桃地上部位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