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Na2O—MgO—Al2O3—SiO2相图详细解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日用镁质强化瓷的新的坯料组成,研制出了白度好、机械强度高(220MPa)、烧成温度范围宽(40℃)、热稳定性好的镁质强化瓷,并研制成功了适于日用镁质瓷使用的低温熔块釉,实现了日用镁质瓷的二次烧成。另外,本试验还对T—ZnO晶须增韧增强镁质强化瓷基体进行了尝试研究。 对Mg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分析表明,对日用滑石瓷而言,其坯体组成点位于相图中偏高岭(Al2O3·2SiO2)—偏滑石(3MgO·4SiO2)连线上,位置近于方石英—原顽辉石的界限处。研究表明,当偏滑石(3MgO·4SiO2)/偏高岭(Al2O3·2SiO2)>4时,坯体有较宽的烧成温度范围,以此为依据确定坯体中粘土的用量在15%左右。对Na2O·Al2O3·2SiO2—2MgO·SiO2—SiO2三元系统相图分析表明,当滑石(3MgO·4SiO2)和钠长石(Albite)的用量比例在7.2~2.7之间时,组成点处于原顽辉石初晶区,且等温线较稀疏,通过调整坯料组成,坯体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烧结。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坯料组成,并对试样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变形度进行了综合实验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坯料组成。 以高岭石和滑石的标准TG/DTA为依据,对坯料进行了TG/DTA分析,制定了合理的烧成制度。 本试验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并对两种制浆工艺——料先细磨,后混浆,各种原料共混磨—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制备试样的抗弯强度较后者提高20%左右,所以本试验采用了前一种制浆方法。 晶相分析(XRD)表明,强化瓷胎体晶相完全为原顽辉石,并无方石英存在。断面显微结构观察(SEM)表明,坯体中的晶相量达到50%以上,并且晶粒均匀细化,粒度在10μm左右,其余为强化的玻璃相,基体中存有极少量近似球状的微小气孔,这是坯体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的物质基础。 尝试采用T—ZnO晶须增韧增强镁质瓷坯体。但实验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分析原因,推测可能是由于氧化锌参与了液相反应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