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逐渐显现,这背后的元凶就是高能耗带来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并作出碳减排承诺。物流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碳强度相对较高。因此,物流业能否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能不能实现降低碳排放承诺的关键。因此,本文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并找出造成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对行业规划,制定政策提供建议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我国绿色物流绩效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部分明确了绿色物流及其绩效的定义,通过对比,选择了合适的绿色物流绩效定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现状,并选取指标构建了绿色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1 1年的物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然后基于绿色物流绩效测算值,做了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6~2016年,我国各省份物流产业的综合效率处于波动的状态,且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经济发展维度来看,东部地区处于中游水平。从环境和能源维度来看,东部的节能减排效率最低(0.5-0.6),远低于中部的节能减排效率(0.7-0.8),东部地区大约有50%的节能减排空间。从具体省份来看,江苏,上海,天津,山东等省份节能减排效率较高(0.7~0.8),但北京,广东,海南等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均值仅有0.3左右,存在较严重的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综上,我国整体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改进空间。(2)对绿色物流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人力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区位因素对我国绿色物流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对绿色物流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应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建设,合理健康进行政府引导,发挥区位优势,提升物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整体绿色物流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