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从岩性、岩相分析;构造特征描述;储层及裂缝基本特征研究;气、水层分布及测井响应特征描述;储层储集类型及圈闭特征研究等方面,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物探研究手段开展综合研究和评价,提出了磨溪构造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块及具体的井位目标,为磨溪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下步勘探、开发部署等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的成果及认识有: ① 磨溪构造须四段、须二段储层普遍发育,为油气的富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储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次为孔隙型储层,储层储集类型复杂,非均质性强,预测较为困难。 ② 双侧向电阻率差异法和深侧向电阻率绝对值法是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较有效的技术方法,研究并首次建立的气、水层综合判识标准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电阻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必将指导着须家河组气藏的气、水层识别和试油等工作。 ③ 须四段和须二段气藏均为高含水气藏,气水分布异常复杂。须四段气、水层纵向上具有“上气下水”的宏观特点,须二段则没有明显的宏观规律;平面上,须四段气层分布在构造的较高部位,须二段气层和水层分别分布在构造西北翼平缓斜坡带和东南翼陡带上,此认识对磨溪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井位目标论证和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④ 磨溪构造须四段、须二段气藏存在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的多种气藏圈闭类型,圈闭类型复杂,预测困难是阻碍有效勘探开发须家河组气藏的根本原因。 ⑤ 结合古构造的演化过程及现今构造特点分析认为,新桥坡和玉溪潜伏高是须四段的有利勘探部位,对须二段而言,整个磨溪构造均较有利。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的须四段新桥坡潜高及北东、南西一带和须二段新桥坡潜高及西侧一带有利勘探目标区,为油气矿下步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加快磨溪构造须家河组、雷口坡组雷一段雷一~1亚段和嘉陵江组嘉二段气藏的立体勘探开发进程有较重要的意义。 ⑥ 该研究开展期间和结束后共提出旧井回采建议目标28个,已被油气矿采纳实施6个,取得了较好效果,磨73井须二段获工业气流。 因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报告中难免存在不足甚至错谬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