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石油资源匮乏,而目前来源于石油的燃料消耗又巨大,因此寻求传统石化燃料的替代品一直是科研的一个重点。同时,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除将煤炭直接用于燃烧外,高效清洁煤技术之煤液化柴油受到关注。要将煤液化柴油用于现有柴油机,须了解其与柴油机常用金属材料、密封件的相容性及他们喷射、喷雾特性的异同。本文试验研究煤液化柴油的材料相容性、喷射与喷雾,并与国Ⅵ石化柴油比较。试验测得了煤液化柴油的表面张力、密度和粘度等,研究了煤液化柴油的材料相容性。金属浸泡试验表明,常温下铁、铝、黄铜和紫铜在煤液化柴油和国Ⅵ石化柴油中的腐蚀速率不超过±0.31‰/年;70℃浸泡时不超过±0.46‰/年。丁腈橡胶、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与煤液化柴油的相容性较好,而三元乙丙、氯丁和硅橡胶较差。浸泡温度及时间改变时,不同燃料对不同橡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浸泡后的橡胶性能会变差。在高压共轨喷油试验台上,试验研究了煤液化柴油的喷射特性。结果表明,因密度和粘度不同,煤液化柴油和石化柴油的喷油特性存在差异。喷油过程中,前者的压力波动幅度和频率、最大体积喷油速率和体积循环喷油量都比后者大,但喷油延迟较小。喷油脉宽影响压力波动的时间间隔,但不明显影响喷油延迟和初期喷油速率。体积循环喷油量随脉宽而增大。轨压增大,压力波动幅度和频率都增大,但大脉宽时对波动幅度的影响减弱。喷油持续期、最大体积喷油速率和体积循环喷油量随轨压升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定容弹上,利用高速摄影研究了煤液化柴油的喷雾特性,包括喷雾贯穿距、喷雾前锋速度、喷雾面积和喷雾锥角。结果表明,煤液化柴油的喷雾贯穿距小于国Ⅵ石化柴油。石化柴油的喷雾前锋速度较大,但喷雾面积和喷雾锥角比煤液化柴油小;相同试验工况下,煤液化柴油的喷雾粒径比石化柴油小,雾化效果更好。燃料间的喷雾特性差异受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喷油脉宽对同种燃料的喷雾锥角影响不大,对喷油前期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前锋速度也没有明显影响;但喷油后期,喷雾贯穿距、前锋速度和锥角都随脉宽的增大而增大;脉宽对不同燃料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喷油压力升高同样使喷雾贯穿距、前锋速度、喷雾面积和喷雾锥角增大,煤液化柴油的最大喷雾前锋速度出现时刻比普通柴油提前。背压升高,运动阻力增加使喷雾贯穿距和面积减小。对两种柴油,背压对本文所定义的喷雾锥角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