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源供给趋紧、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与其符合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关,还在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关乎国计和民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山东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整体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突破瓶颈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和有效途径。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有机融合提供了现实契机。从目前来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研究,因此,开展深入的探索性研究迫在眉睫。鉴于此,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在参考和吸收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的实际状况和可获得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2017年之间,山东省及各地市、三大地域板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产业耦合协调度以及等级与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运用面板回归数据得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为实现山东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2010-2017年山东省及各地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整体上呈显著地上升态势,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市际差异;2010-2017年山东省及各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市际差异逐渐缩小,2017年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2)2010-2017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的态势。2010年山东省耦合协调度为0.193,2017年达0.622,2010-2011年山东省耦合协调度增长速度最快,2011-2013年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期间日照市耦合协调度提升程度最高,青岛市提升程度最低,威海市、临沂市、滨州市与菏泽市耦合协调度的波动较为剧烈。从各地域板块来看,2010年鲁西地域板块的耦合协调度最高,鲁东地域板块的耦合协调度最低;2017年则演变为鲁东地域板块的耦合协调度最高、鲁西地域板块的耦合协调度最低。(3)2010年山东省17地市耦合协调等级集中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与轻度失调;2017年则集中在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2010-2013年山东省耦合协调度类型呈现为文化滞后状态,2014-2017年表现为旅游滞后状态。(4)通过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程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007)、人均GDP(0.022)、专利授权量(0.014)和等级公路里程数(0.000)均通过了p<0.05显著性检验,说明市场需求、经济环境、技术水平、交通区位会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最后,根据所得结论,为促进山东省及其他省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相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