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水岭,这是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然而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已与其最初产生时有了许多不同。刁晏斌认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化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按这些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在此基础上,刁晏斌把现代汉语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阶段,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即新时期(1978年至今)。其中,早期现代汉语在现代汉语史的研究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早期现代汉语这一薄弱环节中的新词语的研究。 我们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以《汉语大词典订补》为补充,根据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现有研究成果,排除书证滞后的词语,增加原书证空缺被补上的属这时期的词语,再加上一些其他情况,共统计出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数量是6780个。 早期现代汉语是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大浪潮中催生出来的,带有这个时代的特殊印记。针对这些特点,本文着重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同时也偶有历时的比较。本文的分析与比较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分别为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情况、音节分布、造词方法和词形书写(主要指异形词),我们试图通过这些论述,让人们对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面貌有所了解,并在论文最后以《汉语大词典订补》浅谈一下大型词典引用现代书证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