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作为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的重要技术,虽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但是DGGE技术可以应用的潜在领域还有很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应用领域将被逐步地开发出来。本文选取了两个不同领域的混合菌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红霉素生产废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菌落的结构变化,以及开菲尔粒混合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本论文还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地分析了开菲尔粒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测定红霉素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样品的pH和COD,发现SBR工艺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效果良好;运用DGGE技术对红霉素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处理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在49.2%~73.5%之间。通过研究红霉素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现红霉素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势菌分别为硫杆菌属细菌(Thiobacillus sp.),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黄杆菌属细菌(Flavobacterium sp.),β-变形菌属细菌(Beta proteobacterium);2.运用DGGE技术分析了开菲尔粒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发现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在80.6%~99.0%之间。同时还注意到开菲尔乳中微生物群落不丰富,开菲尔乳中细菌群落DGGE图谱上只有三种不同迁移位置的条带,而酵母DGGE图谱上仅有一种条带,开菲尔乳中的优势菌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马乳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kefir)、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3.采用荧光定量技术对开菲尔粒发酵过程中细菌总数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开菲尔粒发酵过程中细菌总数变化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整个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变化幅度不大,保持在一个数量级以内。4.从开菲尔乳中分离出三种细菌纯菌株和一种酵母纯菌株,经DGGE电泳后三种细菌被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马乳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kefiranofaciens)、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酵母菌被鉴定为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