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中柱脚的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钢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关于钢结构的整体或者局部的研究分析,其中对于钢结构节点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梁柱节点连接分析,对于柱与柱的连接节点或者是柱脚的连接节点的分析比较少。但是柱脚作为连接上部结构整体与基础并且能把上部的结构力传递给下部基础的重要部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在常规的设计中,柱脚连接节点会被设计者假定为不需要传递弯矩的铰接柱脚或者是需要传递弯矩的刚性连接柱脚,这种设计假定是不符合实际工程的,在实际工程中,柱脚在长期受到上部荷载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变形或者是部分位移,由于柱脚在实际工程中的这种特性,将柱脚连接假定为半刚性连接更为接近实际工程。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半刚性连接的柱脚在工程应用中其各个方面的性能相比较刚性连接的柱脚更具有优势。首先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门式框架柱脚连接应该判定为半刚性连接并非刚性连接。接下来主要是运用结构分析软件的方法,在柱脚中引入弹簧单元来模拟半刚性连接,得到半刚性的柱脚后,将这种半刚性连接的柱脚运用到钢框架中,并对钢框架加载,在相同条件下对刚性连接柱脚的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具有半刚性柱脚的钢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钢框架的受力性能。接下来研究了一些影响柱脚半刚性连接的参数,摩擦系数、基础弹簧刚度、框架结构刚度的调整,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后得到柱脚的内力值,再运用柱脚本构关系带入到钢框架中去,对钢框架进行反复的加载,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以及根据滞回曲线计算出其等效粘滞系数毛ξEQ和能量耗散系数E,通过这两个参数来判断这些因素对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地基处理形式被用于工程实践,长短桩复合地基就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在深厚软土地区中
近年来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引起结构抗震性能发生变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已是公认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最重要因素。由于
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设计手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了一条合理、有效、安全的新途径,并在防震减灾事业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斜拉桥在我国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世界级的大跨径斜拉桥,适合于这种体系的正交异性板钢箱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种形式的钢箱梁仍是一种不完全成熟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政府所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深化,城市可以利用的空间越发的紧张,这就需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空间。现如今地下空间的利用逐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浅部资源逐渐开采完毕,巷道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一大批煤矿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深部开采带来的难度及问题,已是我国煤炭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地
在地下处理及边坡工程中,裂隙岩石所赋存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一方面裂隙岩体受地热膨胀开裂、另一方面岩石与水化学溶液发生反应后形成孔洞,使其力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异,加剧损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本文在将前人理论成果汇总的基础上,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发展情况,材料自身特性,并对温度场和应力场开展
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生态、节能、减震的新型村镇住宅结构形式。它是课题组研究的密肋复合墙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继承了原有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具有生态材料因地制宣、节能环保
为了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装配式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随着装配式结构研究的深入,在实际的工程中装配式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