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测量临床护理工作量,评价工时法与Delphi法哪种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临床护理工作量。通过测定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工作量,了解该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量现状,确定各科室之间的差异为今后测量临床护理工作量打下基础。运用Delphi法,对护理工作强度进行量化,衡量护理工作强度,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研究。运用Delphi法,对护理工作强度进行量化,调查临床护理工作量,衡量护理工作强度。系统阅读国内外有关临床护理工作量的文献,了解临床护理工作量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样本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象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急诊科、儿科、妇科、心内科、消化内分泌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的护理人员。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最理想的工时单位值为每小时45个工时单位,即认为每个人在每小时内有45分钟的有效劳动。通过测量护理工作量和强度,计算得出护理工作强度是护理工作量的7倍,每小时最理想的工作强度是315。第1、2两个时段各科室护理工作量和强度均超过了理想值;第3个时段护理工作量和强度明显下降;第4时段回升;第5时段又下降;第6、7、8三个时段护理工作量和强度明显上升;第9、10、11、13这四个时段除ICU外各科室护理工作量和强度均下降;第12时段又达到了高峰;各科室1周13个时段护理工作量和强度平均值比较:ICU、心内科、心胸外科每日护理工作量和强度最大,妇科和肝胆外科最小。结论:同一科室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和强度不同,不同科室同一时段护理工作量和强度不同,即使在相同护理工时内工作强度也不同。各科室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过长,护理工作强度过大,护士超负荷工作,而且承担了大量间接护理工作,尤其是书写护理记录、配置液体等,使得护理人员利用效率受影响。护理工作量及强度随时段、班次而改变。护理项目分布不合理,护理人员职责不明晰,要建立按职上岗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护士使用效率,保证病人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前国内护理工作强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方法比较,多数集中在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面。在护理不科室病人时,在相同的护理时间内护士的工作强度不完全相同,经过加权后计算的工作强度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代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较好,实际评价效果也较客观地反映了各科室护士工作强度的差异。引入护理工作强度的概念,了解各科室护士工作量上的差异,解决了仅从护理时间评价各科室护士的工作量问题,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各科室护士的工作量。建议根据护理劳动强度的大小,建立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制度(弹性排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解决或部分缓解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