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之后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并被认为是人类城市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为了抢占建设智慧城市的制高点,世界各城市纷纷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近几年来我国大批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当中。但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评价尚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基于城市系统工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学、城市信息化测度等理论,研究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在规范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出了采用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保障力”五个角度构建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了比较评价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象限法构建了一整套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并参照模型给出了不同类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要充分体现城市智慧化的整体水平和各方面的优劣情况;构建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对城市智慧化水平进行评价符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现状,解决了通过聚类分析或者各方面在数值上简单相加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的比较评价,可以使各城市和地区充分了解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劣情况,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实施路径。因此分类评价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对各类别智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推动智慧城市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