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根据水量平衡法和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两种方法分析计算了青贮玉米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用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ETc较符合实际值;研究了青贮玉米各个生育阶段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比例关系及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占总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关系;通过求得的各阶段耗水量和测得的产量计算出各阶段作物水分敏感指数,分析比较确定了适合毛乌苏沙地的作物—水模型即Jensen模型,最后利用动态规划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青贮玉米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水分胁迫,都会使植株的高度、叶面积和最终产量比充分灌溉状态时的小。当青贮玉米受到水分胁迫一样时,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受旱的影响比苗期和灌浆—乳熟期受到的影响大;在受旱阶段相同时,轻度缺水处理与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与对照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2)青贮玉米需水规律总体趋势是“小—大—小”,苗期日需水强度较小,基本在2.00mm/d左右,拔节期后逐渐加大,在抽穗—开花期达到峰值11.60mm/d,在灌浆—乳熟期,需水强度又开始减小。(3)耗水量与产量及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耗水量较小时,产量增加幅度快于耗水量增加幅度,随着耗水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增加速度逐渐减慢,导致水分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不能无限制的使产量达到最大,产量是追求目标,但同时也要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作为重点,实现两者平衡,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让其发挥最大作用。(4)对5种较为常用的作物—水模型分析比较后,本论文毛乌素沙地2012年青贮玉米产量随耗水量的变化关系最终用Jensen模型来具体反应。对此模型分析研究后得到了青贮玉米全生育期敏感指标的大小顺序是3241,即反映了产量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使各阶段对敏感性反应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抽穗—开花期>拔节期>灌浆—乳熟期>苗期。(5)依照Jensen模型,运用动态规划原理确立了适合毛乌苏沙地青贮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