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局部激光消融的基础和初步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局部激光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的病理转归、影像学评估方式;探讨多光纤联合消融前列腺的布针方案、消融灶特点以及有限元仿真在制定前列腺癌适形消融策略中的价值;探讨激光局部消融治疗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犬前列腺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单针局部激光消融并作病理学检查,观察消融灶的病理改变,将大体病理对前列腺消融灶的测量结果与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别模拟单针激光与双针激光作用于前列腺组织,产生热量,并在生物体内的传输的过程,分析温度场分布的规律。对犬前列腺双侧叶分别进行单针激光消融和双针激光消融,术后通过超声造影、病理检查观察消融灶形态并进行测量。对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激光局部消融治疗,术后记录并发症并随访1年,通过血清PSA值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呈4层改变:空腔区、炭化区、凝固性坏死区和充血出血水肿带。动态增强磁共振和超声造影对消融灶的测量与病理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限元仿真显示双针激光消融针间距为6mm、9mm和12mm时,消融灶体积分别较单针消融叠加增加了9.3%、15.7%和17.9%;双针间距大于9mm时,双针之间会出现未被消融的区域。超声造影测得的双针激光组合消融的消融灶体积大于2倍的单针消融灶体积(P<0.05),双针消融灶的各径线变异系数分别为13.34%,7.07%,8.26%,双针消融灶的边界不如单针消融灶规则、整齐。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血尿和局部疼痛,血清PSA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年各项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结论激光消融经病理证实灭活效果明确,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均能作为消融术后评估的可靠方法。准确的有限元仿真方程能确切模拟实验结果,可用于制定前列腺癌适形消融策略。双针激光组合消融相较于单针叠加模式可增加消融灶的范围。激光局部消融治疗人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可行,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中短期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1nc RNA)在机体调节发育有关键性作用,lnc RNA表达异常参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尚鲜有肠组织lnc RNA表达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报道,lnc RNA在NEC时肠组织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lnc RNA在NEC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
目的:妊娠风险评估是通过一定评估标准筛查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达到防范危重孕产妇和不良结局围产儿发生的目的。目前妊娠风险评估标准种类繁多,每种评估标准包含的高危因素也不尽相同,哪种评估标准更有利于筛查高危孕产妇,至今没有相关文献报道。而影响孕产妇危重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也很多,但是每种高危因素和妊娠危重/不良结局的关系缺乏大数据研究。此外,妊娠风险评估一般采用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疗效的一大绊脚石,许多microRNAs被发现参与其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MicroRNA 146a的表达变化,并阐明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利用野生型小鼠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索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心肌组织中MicroRNA 146a表达变化;2.探索内源性MicroRNA146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芳基C-H官能团化反应是构建芳基碳-碳键和芳基碳-杂原子键的最为经济高效的合成策略之一,它可以避免反应底物的预官能团化,具有高原子经济性以及步骤经济性的特点。常用的芳基C-H官能团化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且依赖于昂贵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及化学计量氧化剂的使用。近年来,电化学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替代传统化学计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绿色合成技术,通过控制反应电位实现精准的指向合成,可避免一些副反应的发生,
自1999年第一次在实验上获得成功以来,静电Stark减速技术已发展成为制备冷分子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己实现了多种极性分子的减速。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第一套静电Stark减速器的实验研究情况。利用该技术我们成功将ND3的超声束从330m/s减速到24m/s,该波包在移动参考系中的平动温度为~36mK。其次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Stark减速器产生的分子波包与各种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包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是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近年来胰岛β细胞已成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焦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互补结合发挥转录后调节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
研究背景与目的:梅毒作为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其基本病理学特征是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伴不同程度血管增生。血管反应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最主要的两种细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梅毒螺旋体不分泌外毒素,且外膜上脂多糖不具有内毒素活性。因此,梅毒螺旋体引起组织损伤和主要临床症状是由宿主炎症反应所致。而有关梅毒螺旋体致病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47在梅毒
油气能源及其炼化、石化产品是现代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石化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石化产业在开采、炼化和加工制造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由此产生巨大的碳排放量,成为中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能源与各类石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石化产业必将面临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由此降低石化产业碳强度必将成为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多年
人脸能够传达大量社会相关的信息,是与他人交往最主要的平台之一。传统的人脸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人脸识别、表情认知等领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无意识地通过一个人的脸去评价(evaluate)其一系列特质。例如,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竞争力。那么,人脸的特质评价是如何发生的?已有许多脑成像研究关注人脸特质评价,如吸引力、信任感等。但是,fMRI等脑成像技术固然可以精确定位认知加工过程的脑功能区,其
三维电子断层成像技术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维重构技术,它通过样品的倾转系列线性投影图像来对原始样品三维结构进行重建。由于需要收集大量的倾转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该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理论和实验问题。首先,由于常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无法收集样品倾转至高角度的图像,致使重构结果在傅里叶空间中存在一个锥形的信息缺失的区域,通常称为缺失锥,这使得重构的结果中存在严重的假象。另一方面,随着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