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系统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如何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的金融业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对我国来说,维持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指出,银行业竞争程度会对其风险水平产生影响,然而,在影响方向上至今仍未达成一致观点。因此,厘清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之间的现实关系,以及考察不同类型银行在二者关系上的差异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这些内容以期为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及监管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理论上以特许权价值论、风险转化理论及竞争-风险的U型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上以异质性研究为视角,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银行在二者关系上的不同表现。实证部分,基于2007-2014年我国1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使用HHI指数及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同时选择不良贷款率的对数比形式衡量银行风险,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搭配 Driscoll-Kraay稳健标准差,研究我国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与风险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存在U型变动关系,且不同类型银行在二者关系上的表现具有差异性,具体地,对于国有银行而言,高竞争度会提高银行稳定性;而对于股份制银行,高竞争度反而会削弱稳定性;盈利能力的增强有助于促进银行稳定;经济繁荣会造成银行风险的下降,而货币政策的松紧会引起风险的同向变动,这些都值得金融当局的重视。 最后,本文从银行业与银行个体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认为应制定规范的行业竞争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引起风险过度扩大;引导不同类型银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包括细分市场与提供差异化服务;密切关注经济下行期的银行业风险,审慎制定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