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子川油田研究区杏6050井区位于陕西省安塞县,面积约37km2。本文运用岩心资料、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方法,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完成了对杏子川油田杏6050井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分类评价,为该区以后的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地层划分与小层对比研究,明确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地层基本特征及地层平面分布,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整体构造形态为一西倾单斜,地层较平缓,无断层,工区内发育一些低缓的鼻状隆起,对油气的富集有一定影响。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来进行该地区沉积相类型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相,并开展了沉积相剖面对比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特点的研究;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长2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度范围为4.44%22.87%,平均值13.6%,渗透率平均值为6.52×10-3μm2,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本文结合本区的沉积相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制定出了适用于本区长2储层的分类标准。将研究区长2储层划分为四类储层,分别是I类好储层、II类较好储层、III类差储层、IV类非储层。长22-1段I类和II类储层占全区面积的57.7%;长21-3段I类和II类储层占全区总面积的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