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分类器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对身份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生物特征作为识别身份的技术具有方便、安全和可靠等优点,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现有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大都是基于单一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比如特殊人群的某些生物特征由于损伤、缺失、病变等致使识别系统效果较差甚至不适用。基于以上原因,基于多种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利用多种生物特征的互补信息,被认为是未来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介绍了融合的概念、融合的层次及融合的方法,在对融合层次比较的基础之上选取特征层进行融合。其中主要从人脸识别和掌纹识别两种单模态身份识别方式入手,研究了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等线性子空间方法完成对原始数据的降维和特征的提取,利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得到分类识别的结果。在完成人脸和掌纹特征的提取的基础之上,对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实现了典型相关分析算法上人脸和掌纹特征的融合,通过对融合以后特征的典型相关变量的求解,进行分类识别。将人脸特征和掌纹特征融合扩展到复数域,将两种生物特征分别作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并将融合的复数特征分别用于独立成分分析和局部保持投影分析完成对生物特征的分类识别的任务。并将得到的识别结果与实数域和单模态得到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基于人脸和掌纹数据库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对人脸和掌纹特征的提取之上对两种特征进行融合能够充分利用生物特征的分类信息,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跨入3G技术时代后,基于3G无线网络和嵌入式技术的视频监控取代传统监控方式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本文针对3G无线网络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综合采取了视频采集、视频编码、码率
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促进了现代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电网的经济、清洁与高效。需求响应作为一种动态调整电网供需的方法,充分实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双向通信,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然而随着需求侧与电网之间信息交互的增加以及电力通信网络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需求侧信息收集的安全隐患日益突显,因此解决需求响应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本文在智能电网需求响应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地发展,LTE作为新的技术标准登上了历史舞台。LTE是在3G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对于3G通信系统而言,LTE的网络构架具有较低的复杂性。本文主要研究LT
移动无线自组网(Mobile Ad-hoc Wireless Network,MANET)是由一组携带无线通讯设备的运动终端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自治专网。由于MANET不依赖任何基础设施,没有控制中心,抗
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高可靠性和高速率的要求,对3G系统进行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研究项目由此而开启。由于LTE是以多入多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
协作通信是无线通信领域能够获得空间分集最有效的方法。协作通信的主要思想是用户不仅发送自身的信息到目的地,同时也将其它用户信息进行再编码发送到相同的目的地。本文,我
伴随着国内外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也应运而生。CMMB标准是基于OFDM技术实现的,其优点是能够有效的抵抗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效应,减小系
噪声信道上的数字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传输差错等不可靠传输问题,纠错码是一种能够保证通信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通信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用比较多的纠错码包括二元BCH
齿轮产品在很多领域都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必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人工检测的方法存在误差大、速度慢、检测数据不能实时存储等缺点,不适合生产过程中的实时在线检测。在机
21世纪中,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器这一低功耗多功能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就在微小体积中实现了综合数据采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