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字在古汉语中主要表示“供给”义。到了清代,“给”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位大都出现。本文通过对清代大量“给”字句的考察,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结合起来,对“给”字句的结构作一研究。从结构的角度对各义位的来源作一考察,并揭示出各义位之间的关系。指出各义位产生的途径,并比较产生途径的不同,解释各义位出现的原因。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表被动的介词“给”的来源作一探讨。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表被动的“给”是表被动的“吃”的承继者和表被动的“给”来源于表处置的“给”这两种观点提出了我们的意见;为表被动的介词“给”来源于表“给予”的“给”这一观点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语法现象的动因作了解释,并修正了其他学者提出的被动“给”字句的判别标准。本文中还考察研究了清末苏州话中的“拨”字,以之作为旁证,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