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女性主义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试图打破女性以及译者的从属地位,并且提倡译者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路易丝·冯·弗洛图(Luise von Flotow)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提倡译者采取“前言、脚注、增补和劫持”的翻译策略对原文本进行“重写”,以体现其女性意识,建构女性话语权。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是当代世界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加拿大女作家。她的部分作品被译为20多种语言在超过25个国家出版发行,其中她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赢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小说以女性为主题,向读者描述了基列国中女性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研究《使女的故事》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彰显了译者的女性意识。研究结果表明,译者使用了前言、脚注、增补和劫持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其中,译者采用最多的翻译策略是增补,采用劫持的翻译策略最少。译者在翻译女性的心理活动、服装、动作、表情和对话时使用了增补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圣经、人名和拼字游戏时采用脚注的翻译策略。通过增补与脚注,译者不仅对跨文化交流造成的信息遗失进行了补充,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中女性受压迫的形象。同时,译者对原文中女性受压迫形象的部分描述,采用劫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改写,突出了女性角色的正面形象,提升了女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