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机理与过程模拟研究

来源 :丁超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航线全线开通有望成为现实。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船舶运输问题,北极航线经济性问题,北极政治、经济贸易格局问题等。北极航线所带来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船舶通航环境与经济性问题是影响托运人与承运人决策的重要因素,承运人与托运人的互动行为则推动了港口与航线构成的海运网络变化,从而影响国家贸易格局变化。而国家政治格局与贸易需求同样会导致托运人、承运人决策变化,从而影响海运网络结构变化。因此,北极航线问题具有综合性特征,需从系统整体性角度研究北极航线问题,由此构建了北极航线体系。另外,北极航线开通预期将对世界海运网络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影响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格局。因此,有必要研究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演化与其中的中国港口竞争格局,从而对未来中国海运业、港口产业等产业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围绕上述研究目的,首先本文从北极航线体系概念、主客体、环境、特征等方面构建了北极航线体系,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机理。接着,从主体行为、海运网络、海运竞争网络三方面对北极航线体系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北极航线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机理与过程模拟研究,实现北极航线体系理论、方法到实践的综合研究。本文工作具体如下:(1)提出了北极航线体系概念,并分析了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机理。本文提出的北极航线体系是指与北极航线密切联系的相关国家、港口、航线、船公司、托运人(货主)、经纪人、陆上运输线路等与其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环境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体系中各个主体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不断演变,呈现出动平衡状态。其次,分析了北极航线体系的主体、客体、环境和功能,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北极航线体系的复杂适应性。接着,分析了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模式与演化阶段。北极航线体系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将促使北极航线体系从空间聚集体形成阶段-空间聚集体增长阶段-空间聚集体涌现阶段演变。最后,分析了北极航线体系演化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市场机制、多样性机制、内部模型机制、流机制、网络机制。(2)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演化过程模拟。通过构建北极航线体系的主体港口、航线、承运人、托运人、环境模型,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的多主体模型分析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机制。并利用Swarm平台对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以及集装箱货运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北极航线体系主体模型能够定量描述系统内主体承运人、托运人的航线决策,说明各个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形式与过程,解析环境对主体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主体行为演化过程,为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检验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模拟结果显示,自然环境仍是限制运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通过技术条件改善,可提高北极航线通航性,有助于北极航线体系货流增长。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及集装箱货运演化过程中,主体呈现集聚特征,亚洲中高纬度港口呈现较为明显的中心性。(3)在北极航线体系主体行为演化分析基础上,通过改进的加权无标度网络模型(BBV模型)模拟2017-2035年的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演化。结果显示:与现有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网络演化模型结果更贴近现实网络,是研究网络演化的有效方法。在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中,网络节点数逐步增多,网络节点平均度呈上升趋势,网络内部联系紧密程度上升,网络规模更不平衡。北极航线体系影响下,原有东亚、西北欧、北美东海岸的海运枢纽港口将呈现更为重要的作用。北极航线港口中,东北航线的萨别塔港、雷克雅未克港、迪克森港与西北航线的伊卡卢伊特港发展潜力最大。(4)在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演化基础上,用多重流方法提取海运网络主体结构,并构建竞争网络,对中国港口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演化过程中,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中的显著流呈现波动态势,表明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中货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北极航线引入增加了相应的显著流,另一方面北极航线体系演变导致了原有港口间货流呈现集中趋势。从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竞争格局来看,网络整体竞争呈下降趋势,东亚地区港口竞争较强。从北极航线体系海运网络演化下的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格局来看,国内港口竞争中,广州一直是竞争强度最大的港口;国际港口竞争中,中国对外港口竞争压力较大的港口一直是其规模较大、腹地经济较强的港口,釜山则一直是中国集装箱港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运行,这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法治篇章正式开启,自此乡村振兴战略步入了有章可循、落地有声的新时代。作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的背景和特点入手,结合西部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阐述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西部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治保障作用给出了相
期刊
基于安徽16个地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2012—2019年,安徽林业生态经济效率均值为0.988,呈“U”型发展趋势,拐点出现在2014年。不同区域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存在差异,皖南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均值最高,为1.028,其次为皖北,均值为0.988,皖中效率最低,均值为0.930。林业政策投入冗余和期望产出不足是安徽
期刊
学位
学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背景下的"村账镇管"模式,对于规范农村财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农村财务管理的不同模式出发,对目前各地推行的以"三资"代理为主的"村账镇管"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梳理,以期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现行"村账镇管"模式提出建议,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学位
A型肉毒毒素(简称肉毒素)可引起可逆的局部肌肉麻痹,注射于特定面部肌肉可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还会干扰个体对情绪性材料(面部表情、语言文字和视频)中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注射肉毒素会影响杏仁核的激活,影响奖赏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他大脑皮层的认知神经功能。面部反馈假说和社会反馈假说分别从个体与社会层面对肉毒素的作用加以解释:注射肉毒素使被注射者的肌肉反馈减少,弱化相应情绪的体验和加工;人
期刊
学位
加快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之举。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主导型路径和市场驱动型路径面临发展困境或现实难题,金融可通过融资保障、价值变现、市场价格发现、价值增值、生态环境保护等途径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国际上的探索来看,拉美国家的生态补偿基金、美国的专项性生态银行以及欧盟和新西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金融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模式。中国实践则更加注重政策
期刊
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代表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当前社会环境中,教育是重点领域,不论是各学生家长亦或者地方政府都给予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内容可谓贯穿学生各年级的学习,并且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但此方面的教学却存在有部分的问题,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量感的内涵,而后分析了小学数学量感培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