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偏头痛预防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频繁的发作给患者健康及社会疾病负担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偏头痛的防治以药物为主,但副反应较多,依从性较差。一些小型临床试验表明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偏头痛有显著的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目前尚未见国内外用于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研究报道。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对象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符合入组标准偏头痛患者。对入组患者使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仪进行预防性治疗,每日60分钟,疗程3个月。研究过程中每周电话随访患者1次。患者记录头痛发作情况,急性发作时止痛药物服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束时收回。主要观察指标为与基线比较每月头痛发作频率的变化,次要指标包括治疗效果,每月头痛天数,平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自评分),伴随症状,每月止痛药物使用的次数,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Disability Assessment Test MDA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偏头痛患者79名。治疗3月后平均每月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56,p<0.001);总有效率为83.5%;平均月头痛天数显著降低(-5.2,p<0.001);头痛持续时间(小时)变化有显著差异(-15.1,p<0.01);头痛自评分显著降低(p<0.01);服药人数比例及服药次数减少均有显著差异(p<0.01);偏头痛残疾评估问卷分数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以上指标(除MADS)在治疗第1月后具有显著改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结果两两比较,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未记录到不良反应。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在治疗1月后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能明显降低发作频率、头痛时间、头痛程度,明显缓解伴随症状,减少服药次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一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概况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还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确定体育的发展方向,更要注重体育精神的传播,例如,体育的价值、体育的文化、加强体育建设的管理,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提倡全面健身运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体育科研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学者将学术视点转移到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的重视,使得体育的管理系统、发展战略、奥林匹克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