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而”是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连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功能用法相对复杂。“而”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也极高。总的来说,前人围绕“而”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缺少全面的介绍和一些特殊用法的挖掘。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更为详细的描写、概括和分析解释,在把握全面简述“而”性质功能的前提下,对现代汉语“而”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为此,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用、认知、功能、韵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而”的性质、用法以及历史演化来源和机制。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首先总起一章全面介绍“而”的性质和功能,然后分为四个章节逐渐对主谓中、构式化、悬空式、偏正中的“而”进行全面探讨。第一章主要简单介绍了“而”的两种词性:连词和助词。连词“而”可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四种语义。助词“而”主要是用在状中之间,相当于“地”的一个状语标记。第二章阐述了主谓中的“而”,先介绍了“主+而+谓”这一结构的性质特征,再从语义关系角度分析“而”的假设性,最后分析“而”前的名词话题化来解释这一结构的陈述性。第三章阐述了“由X而Y”这一构式,先从构件成分、句法功能和语义语用来描写这一结构的基本性质和功用,再从介词“由”的虚化过程分析“由X而Y”整个构式的演化及其动因。第四章阐述了悬空式中的“而”,是顺承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用法,只保留“而”后中心语,而将状语隐含于深层。这章主要介绍了前置连词“而”的性质特点、句法位置及其骈合功用。第五章阐述了偏正式中的“而”,主要是分析“PP+而+VP”这一结构中“而”的词性。主要从句法分布、表达功用、隐现规律及其性质特征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而”的性质和功能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证明“而”已经从连词更进一步虚化为助词,变为相当于“地”的一个状语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