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体尾切除术是治疗胰腺体尾部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死亡率较过去几十年明显下降,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后胰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初步确定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确定排除标准后,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到2018年10月间在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行胰体尾切除术的病例。收集数据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病理资料、手术情况等。运用分析软件SPSS v22.0行数据统计分析。胰瘘的定义及分组按照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制定标准执行,所有病例均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226例胰体尾切除病例被初步检索出,经过排除标准排除15例后,共211个符合标准病例被纳入,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5.6%(33/211),90天随访期内未发生死亡病例,共4个胰瘘危险因素被鉴定出:白蛋白流失(大于12.5g/L)(OR:6.41,95%CI:2.40-17.08,P<0.001),胰腺质地(软)(OR:4.23,95%CI:1.71-10.45,P=0.002),手术时间(大于280min)(OR:4.18,95%CI:1.67-10.46,P=0.002)及心血管疾病史(OR:5.05,95%CI:1.97-13.01,P=0.001)。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低,是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但胰瘘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和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白蛋白流失、胰腺质地、手术时间、心血管疾病史和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不同钝化和氧化工艺LPNP双极晶体管为研究对象,采用60Co-γ射线、30Me V Si离子和1 Me V电子进行辐照试验。通过对晶体管电性能的测试分析,探究不同工艺对晶体管电离辐
无功优化(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ORPD)是保证电力系统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调节已知的控制装置对系统的无功潮流进行调整,以寻
马铃薯是新世纪以来在我国最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而马铃薯病虫害的频繁出现往往会直接导致其大量减产或者低产。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各种病害虫,对于确保马铃薯
显著性目标检测旨在识别出最重要和最让人眼感兴趣的区域,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目前主要应用于目标分割、动作识别、目标跟踪等任务中。人类视觉的注意力机制是
近年来,新型有机电子器件因其成本低,材料选择性范围广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电极材料是影响电子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
集成光子学器件的结构混合化和尺寸小型化一直是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紧密排列的亚波长宽度的光波导(如微纳光纤)的导模之间的串扰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本项工作中,我们通
温度不但与动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对于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温度作为病毒感染的诱因,会影响一些病毒的复制过程,对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鱼体发病温度为16℃-17℃,高温或者低温都不易于发病。而温度对SVCV感染的影响研究较少。热休克蛋白,作为重要的温度效应蛋白,参与众多病毒的侵染过程,对SVCV复制的影响研究更少。鉴于此,本试验探讨
中国探月工程明确指出未来要建立月球基地、发展太空工业。大规模的月球基地建设要求月面移动舱的探测区域由着陆区附近的小范围探测向远距离大尺度探测转变。受现有月面高程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隶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叶螨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螨,会危害豆类、棉花、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以及观赏植物。长期以来,对朱
双逆变器系统是近年来在多电平逆变器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打开电机定子绕组中性点,使电机具有六个输入端子,端子由两个传统三相逆变器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为双逆变器的负载供电。双逆变器系统由于供电方式和负载电机的种类不同而拥有非常丰富的拓扑,且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高、容错能力强、控制方便等优点。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抑制双逆变器共模电压的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在双逆变器的拓扑中单电源供电的双逆变